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中国科学家实现“电纺丝”技术的重要拓展

  • 作者:不详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08-03-24

  能被人体吸收的纳米布可是组织工程的好材料,但杂乱无章的纹理限制了它的应用,最近,上海科学家初窥到了其中门径,已经尝试用十多种材料,“织”出了近十种具有规则纹样的纳米布,有望在组织工程中大显身手。


  中国科学家利用先进的“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具有复杂可控图案化和编织结构的电纺丝纤维支架材料。科学家比喻道,采用这种工艺,人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纳微米级的纤维编织出中国结这样复杂有序的图形。


  利用“电纺丝”技术制备超细纳微米级纤维,具有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适用材料广泛以及产品尺寸均匀、比表面积大等优点。这种纤维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人工血管、人工皮肤、人工骨骼等临床修复替代品,还可用在电子、催化、发光等工业领域。


  此前,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纤维材料仅仅局限于杂乱无章的无纺结构。但是,很多领域应用中需要具有特定形貌有序网状结构。譬如,在显微镜下,人血管的纤维结构都是有序排列及有一定取向性的,而且各部位组织的排列结构均有所不同。如果“人工血管”的纤维走向能够模拟对应部位的人血管纤维走向,它与人体就有可能更好地结合,从而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因此,在材料科学界内,制备具有可控图案化结构的纤维支架倍受关注。

  这种十分细微的“有序纤维”可用于制造更为先进的“人工血管”、“人工骨骼”等临床替代品。目前,国际材料科学界顶尖杂志《先进材料》已发表这一重大成果。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html/2008-03-24/0000074231s.shtml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