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加速纺织生产的产品质量自动化监控水平的提高

  • 作者:不详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08-03-31
建立世界级纺纱厂的关键是设备自动化、运输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及信息现代化,要把劳动密集型的普通环锭纺纱厂转化为技术密集型,改变用工多、负担大的困难,应用高新技术进行锭纺纱厂的技术改造,加速企业自动化、信息化的进程。美国经过20世纪后20年的努力,投资约2000亿美元将现有的450万锭环锭纺纱厂进行高科技的技术改造,出现了每4万锭每班用工10~11人,全厂用人不超过100人。在电子计算机(CIM)的控制与指挥下高科技现代化的环锭纺纱企业即这种每4万纱锭用100人的模式已成为世界级纺纱厂进行高科技技术改造目标。除美国外,其它高工资国家及地区也在进行类似的改造与环锭纺纱厂的建设,像新加坡新建的20万锭环锭纺纱厂,全厂职工总数控制在500人以下。

  只有这样,高工资发达国家的用人工资水平才能达到或接近不发达低工资的用工水平,在市场竞争中与低工资国家的企业相抗衡。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用工差距很大,发展中国家吨纱用工为29人,而发达国家日本为10人,美国为4人。香港地区1967年每工时生产21英支纱仅为4.1公斤,而高科技自动化技改后的1988年提高到42公斤,产量增加9倍,件纱用工费成本由15~20%下降到10%。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及地区对传统环锭纺纱厂的自动化改造也存在异议,认为花这么多资金去改造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特别认为不发达国家,低工资的国家及地区进行全自动化的改造更不切合实际,财力、物力及经济效益不能配套同步,不发达国家的工人工时工资较低,像印度0.6美元,印尼0.24美元,巴基斯坦0.4美元,孟加拉0.43美元,埃及0.91美元,中国0.62美元,工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都在10%以下,因此像中国、印度等这样低工资的纺织大国,暂时还不必考虑环锭纺纱厂的自动化改造问题,应当集中力量,加速纺织生产的产品质量的自动化监控水平提高上,使纺织产品具有世界级的竞争能力。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html/2008-03-31/0000073953s.shtml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