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参数主要是单位设定、1脉冲的相当移动量、脉冲输出模式、转动方向、速度限制值、加减速时间、马达选择。详细设定除了对上面叙述中一些进行了详细设定以外,还对其他的功能进行了设定,如M代码的取码模式、速度模式、JOG运转、手动脉冲的选择、圆弧误差补正等等。原点复位参数设定主要是复归的方式、方向、原点地址、速度。定位用数据就是我们所要求系统如何去工作、工作的步骤、数据等内容。伺服系统的工作主要是对内部寄存器的地址进行操作,主要分为参数区、监视区、制御数据区、定位数据区、PLC的CPU内存区、块传送区几个部分。在图5系统图中对各个位置的设定(QD75)主要是对基本定位数据的设定,包括定位识别子、M代码、指令速度、定位地址/移动量、突停减速时间、圆弧地址,其中每轴共设定了30点位置,这样可以有效的适应系统切割复杂程度不同的基板。在人机界面的软件设计中,把与伺服系统相关的定位数据参数直接编写在画面中,可以有效的对系统进行调整,改变,在系统中不仅仅上面的这些数据,另外与定位有关的参数设定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本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2.3 系统的工作原理
系统在机械参数设定好后,首先根据基板的划线数据进行编程,确定划线的数据、MARK点的数据、使用刀的数量、每把刀划每条线的压力、划线的次数等, 以上参数有专门的软件进行编辑。编辑完成后再通过PC1输入PLC 的CPU,在完成数据的编辑后,软件回自动生成切割的模拟画面,确定基板划线的每一步由哪几把刀去做,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后,就要放入基板试作划线,根据系统设定,在放入基板后按下启动按钮,基板平台会自动把基板送到影像处理系统的CCD的下面,在监视器上面看到的就如图4所示,在MARK识别中与系统设定会有一个的偏差,根据这个偏差系统进行补正,现介绍一下补正过程,
第一把刀为例,刀1原点与CCD原点的X向距离D1在系统中设定为一定值,刀1与刀1原点的距离D2为在编制程序是产生,也为一定值,CCD原点与现在CCD之间的距离D3,在编制程序时有一个MARK的坐标值,D3即为基板的X向MARK坐标,D4为MARK点与刀1划基板第一道线X向距离,在理想状态下为一定值。即可以得出D1+D2=D3+D4,其中D1、D2为固定值,假设D5为CCD识别MARK点的动态坐标,偏差补正为△d,可以得出D5=D3±△d,如在理想状态,CCD识别MARK点的X向坐标刚好为D3,即D5=D3,而每块基板在放置的时候位置绝对会不一样,所以都会有一个偏差△d,根据△d每次在CCD识别MARK点后向刀1移动的距离为D4±△d,这就是偏差补正的过程,其他的刀原理也是这样,在偏转划线时也是根据CCD第一次MARK识别的坐标了确定的。在划完了TFT面后,在 CF面对TFT面进行剖断,然后在CF面划线,再在TFT面对CF进行剖断,这样就完成了对基板的划线。
三.技术性能和特点
1.系统采用了与人机界面相结合,使得系统的布线简单、简洁。
2.采用了QD75系列的伺服系统定位单元,系统的度精能够达到0.01um。
3.伺服系统的输出系统具有集电极开路输出和差分输出两种工作方式,在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4.系统的定位范围比较宽,单位可以用um、英寸、度设定。控制系统也比较多样化,能够实现PTP控制、跟踪控制、速度控制、速度-位置控制、位置-速度控制,根据系统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控制系统,另外,还具有圆弧插补功能。
5.系统响应的时间比较短,因而减少了不同步产生的机会。
6.系统采用了影像处理系统,这样就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对于一些要求不高的场合,系统在工作时影像系统可以选择不使用,但这样可以减少时间,增加工作的效率。
7.本系统采用了多刀工作方式 ,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同时增加了系统在设计时的复杂性,
8.另外,QD75系列的伺服定位单元具有预读起始功能,这样可以减少定位起始的时间,可以保证快速多种应用的定位。对于QD75系列的定位单元还专门设计了设置/监控软件——QP(GX-Configurator)这样便于定位参数的设定,定位数据的生成和监控。
四.结束语
本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在定位方面要求比较高,它的主要工作部件就是伺服系统,对于伺服系统与PLC的编程是比较复杂的,而系统完成后,对于操作人员来说操作是非常简单的。
参考文献:
1.Mitsubishi伺服定位模块单元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2.划线机的设计说明书 三星ダイヤモンド工业株式会社
3.高速画像处理装置 CSC工业株式会社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