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IPC(
工控机,又称工业计算机)领域,
华北工控算得上是国内重量级供应商。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华北
工控拥有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研发和生产基地,每年劲推30余款新品,在主板推出速度上多次业界领先。至2003年,华北工控发展至历史顶峰,有多款产品在细分市场份额中占据半壁江山。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华北工控南北分拆,其市场声势渐趋平和。

为解读国内IPC企业发展,认知华北工控动向,中国工控网专访了北京华北顺通科技有限公司曾巍先生。
中国工控网:与早几年相比,作为国内IPC企业代表之一的华北工控近两年来似乎声势渐趋平和,市场表现也受到影响,请谈谈华北工控的近况。
曾巍: “稳健发展”是华北一向坚持的原则,2003年是华北品牌大放光彩的一年,这一年是产品卖多了,人也多了,部门也多了,但问题也多了。所以这二年华北在消化、摸索、调整,特别是在进行内部管理由人性化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的转变,订出制度就要贯彻执行,而执行的好坏要由人去保证。今年华北要对内提高人员职业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对外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加强行业销售,加强渠道销售。
中国工控网:工控机市场分支众多,而华北工控的产品系列也有7个,覆盖了多数产品线。尽管华北工控在整体上表现不俗,但是似乎缺乏自己独到的优势产品和应用领域,请问如今的华北工控秉承怎样的产品和市场策略?
曾巍:华北工控公司创立于1991年,主要产品有:工业机箱、工业CPU卡、无源底板、工业一体化工作站和工业便携电脑等。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华北工控已经发展成由一批高中级科技人才组成的集技、工、贸于一体的高科技型实体群,并成为民族工业电脑中的领导品牌之一。作为产业电脑领域的民族工业企业,华北工控的业务遍及军工、冶金、交通、电力、铁路、航空、通讯、安防、影视、医疗等各行各业,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成都、武汉、沈阳设有办事机构,在全国各地有几十个代理商和经销商,年营业额近亿元。
当然,工控机市场分支众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少数“寡头”控制市场的时代已经不再,IPC市场已经逐步步入多层次竞争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单一的产品优势已经无法决定市场的胜负,市场导向、应用至上才是根本。“准、低、精、快”四字可概括华北的产品和市场策略。“准”就是研发时产品针对目标市场要定位准,“低”就是做出的产品成本要低,“精”就是产品品质好,“快”就是占领目标市场速度要快。
中国工控网:在基于PC的工业产品中,众多厂商的技术门槛几乎相同(源于成熟的IT),因此造成产品的雷同和竞争。分别和台湾的IPC厂商,以及和国内的众多后期之秀相比,您认为华北工控的产品和技术有哪些优势?
曾巍:首先,产品和技术要具备优势归根到底体现在人才上。公司发展依赖于自身技术与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精湛的产品品质来源于先进的技术,而先进技术来源于人才。发展至今,华北工控已拥有一支由众多专家组成、阵容强大的专业研发队伍,在全球同行业中,华北工控是少数几家设有大型研发、生产基地的厂家之一。世界著名芯片级厂商Intel及BIOS源代码厂商AMI,其产品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均接受了华北工控研发中心的指导及建议。华北工控还在深圳建立了研发生产基地,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拥有先进的科研、生产、加工设备,保证及时提供高品质产品。因此,一支过硬的开发技术队伍,一个完整的销售网络,多年沉积的行业经验和一群支持华北的忠实用户,这就是华北的优势的源泉。
在工控机中最体现技术实力是工控主板,自华北成立研发机构后,华北一直就保持高端产品率先推出的领先地位,这一点从华北工控近5年来在CPU卡和主板推出的速度上得以充分地体现(参见华北工控新品发布历程
http://www.Norco.com.cn/intro_3.asp)
中国工控网:近年来,工控机出现了很多新的应用领域,譬如金融、交通、电信、教育、医疗等等,而传统工业领域的市场增长相对缓慢。作为国内工业计算机市场的领先者之一,华北工控如何看待传统工控机产品“工业属性”的逐渐淡薄?在众多的新兴领域中,您认为那些行业最具潜力?
曾巍:华北认为“工业属性”的逐渐淡薄在于三个方面:首先,随着工控机在工业控制和测试应用的成熟,其稳定性、可靠性、耐用性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此同时,计算机在金融、交通、安防等非传统工业行业得到了普及应用,进入这些行业的首先是普通计算机,但近年来高可靠要求受到重视,因此工控机在这些行业受到了当然的青睐。其次,用户使用的环境改善并多样化,买工控机并不只看中它的“结实”,同时也看中它的扩展性或兼容性。因此;另一方面替代品如PC机的结构也在向工控机结构改进,如增加双风扇结构。
从另一个意义讲,IPC工业属性的淡化是一件好事情,它使得工控机的概念更大,使它的应用范围更广,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华北工控拆分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更多的机会。
在新兴领域中,我们认为政府支持、工控机可替代、普及快的行业最具潜力。如DVR行业就是政府要求银行将全部监控系统改造成数字录像,并投资改造,这促其在短短几年内飞速发展,同时也成就了象华北、
研祥等这样的国内工控厂商。
中国工控网:作为工控领域内另外一个重要的趋势,CPCI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华北工控至今没有涉及,请问华北工控是否有可能进入这个市场?您认为未来的IPC发展趋势会怎样?
曾巍:从技术先进性和高端应用的要求来看,由于具有开放性、高可靠性、可热插拔等特点,CPCI是一个发展趋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CPCI在一些要求较高的领域有所应用,但CPCI的应用高峰远未到来,这其中有产品价格因素,也有市场接受度的因素。另外,要推广CPCI产品,厂商需要向用户提供一个整体方案,即要有机箱、主板还要有I/O卡,而在华北工控的产品线中,并不提供I/O卡,所以华北一直在观望,在技术和产品上做充分准备,一旦机会成熟,我们就会快速进入此市场。
IPC未来发展要向多样化和客制化发展,而且在近些年会高速发展。这就要求IPC的产品更加丰富化,每款产品更有针对性,一款打天下的局面不复存在了。
中国工控网:整个工控机市场发展迅速,供应商也很多,华北工控如何定位自己的位置?您将哪些企业作为竞争对手?您认为商用计算机的供应商或者其他的资本是否会介入这个市场,而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
曾巍:作为国内多年来领先的工控机厂商,华北工控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也在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变产品导向为市场导向,看好目标市场,改变追随者的角色,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不仅做领跑者,还要做长跑者。对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品牌的成长而言,短时的领跑是无济于事的,这就像奥运会的长跑运动,胜利者永远是耐力持久、稳健前进的人。
由于华北工控的产品线分布广,应用领域广泛,因此我们把现有的厂商都作为华北的竞争对手,在我们视所有厂商为竞争对手的同时,它们也成为了华北的学习对象。我想这对于华北工控的综合发展是有利的。
正因为这个市场发展很快,产品的技术门槛并不高,而利润要相对比PC市场高,这必然有新的对手进入。因此,竞争是永远的,而且会越来越激烈,有竞争自然也就有淘汰,这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工控网:在过去的一两年中,中国经济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譬如经济过热、限制投资、电力缺乏等等,这些因素是否影响到了华北工控的业务?您怎么看待2005年的市场发展?
曾巍:国家的宏观管理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局部经济过热和限制投资,对华北工控而言影响不是很大,而电力缺乏则对我们有直接影响,例如夏天用电高峰时南方限电,而此时是生产高峰期,这必然影响了华北工厂的生产。
随着我国经济更加科学、稳定地发展,我们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2005年中国会进入高速经济发展期,特别是2008北京举办奥运会所带来奥运经济,也会给华北工控及这个行业带来新的市场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