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特性 | 本机I/O | 14通道24V DC输入,10通道晶体管输出 | 可连接扩展模块数量 | 4个 | 高速计数器 | 单相计数器:3点,100KHz;两相计数器:2点,100KHz | 高速输出 | 4点。其中2点可作PWM(100KHz)或PTO(50KHz); 2点可作方向控制 | 脉冲捕捉 | 3点 | 中断输入 | 3点 | 模拟电位器 | 2个,数值设定范围:0~255 | 用户程序存储空间 | 120 K字节 | 掉电保持区 | 6K字节 | 密码保护 | 有 | 实时时钟 | 内置 | 定时器 | 不限点(1ms为最小单位) | 计数器 | 不限点(最大计数范围:16位) | 基本指令 | 283条 | G3指令 | 15条 | 运算速度 | 0.37μs(布尔量运算指令) |
电源规格 | 输入电源电压 | 24V DC | 输入允许范围 | 20.4V DC~28.87V DC | 输入电流消耗(MAX) | 1300mA | 输出电压 | 24V DC | 允许范围 | 22.8V DC~25.2V DC | 对外输出电流 | +24V DC(提供扩展总线) | 300mA | +24V DC(对外提供) | 300mA | +5V DC(提供扩展总线) | 800mA | 短路保护 | 400mA,24V DC输出 |
通讯特性 | 通讯接口 | 1个RS-232(不隔离) | 通讯协议 | 专有协议/MODBUS/自由协议 |
输入特性 | 输入类型 | 漏型/源型 | 输入电压额定值 | 24V DC | 允许范围 | 0V DC~30V DC | 逻辑1信号 | 15~30V DC,允许最小电流3mA | 逻辑0信号 | 0~5V DC,允许最大电流1mA | 输入延迟时间 | <0.6 ms (额定输入电压) | 隔离方式 | 光电隔离 | 隔离组 | 2组 | 隔离耐压 | 1000V DC |
输出特性 | 输出类型 | 晶体管,集电极开路 | 输出电压 | 5~24V DC | 允许范围 | 4.5V DC~28.8V DC | 晶体管导通压降 | <0.5V(负载电压为+5V时) | 逻辑1的单点 输出最大电流 | 0.2A | 逻辑0的最大漏电流 | 0.1mA | 公共端输出电流总和 | <0.5A | 隔离方式 | 光电隔离 | 隔离组 | 2组 | 隔离耐压 | 1000V DC | 响应时间 (状态“0”到“1”或“1”到“0”) | 普通输出(15mA以上): OFF→ON:< 0.1ms ;ON→OFF:<1ms 高速脉冲输出(15mA以上): OFF→ON:<0.5μs ;ON→OFF:<1.5μs |
物理特性 | 尺寸规格(L*W*H) | 125mm(L)×90mm(W)×70mm(H) | 重量 | 310g | 工作温度 | 0℃~+55℃ | 存储温度 | -40℃~+70℃ | 相对湿度 | 5%~95%(无凝结) |
·端子定义与接线 LM3106A模块用直流24V供电,上排端子为输出通道(DO),下排端子为输入通道(DI)。图1是一种典型的现场接线示例,为CPU模块供电的外接输入电源24VDC和保护地接到上排端子的右侧,模块对外提供的输出电源24VDC从下排端子的右侧接出,图2、图3 分别是高速输出与电机接线的两种示意图。要求电机驱动器的额定电压为5V时,方可采用。在负载电压为DC24V、负载内部为几百欧姆左右的电阻时,推荐选用图2 接线方式,其抗干扰能力较强。当Q0.3被置为1时,三极管导通,不驱动负载(输出为OFF,负载光耦不导通);当Q0.3被置为0时,三极管不导通时,驱动负载(输出为ON,负载光耦导通)。图3接线方式与普通输出接线方式类似,只是在负载两端,也就是DO端子(如Q0.3)和负载电源(如1L+)之间并接一个几千欧姆的电阻(其阻值大小取决于负载大小,总的结果,是使得输出三极管导通时,三极管电流在15mA到100mA以内),为高速关断提供电流通道。 
图1 LM3106A模块端子定义与接线图 
图2 LM3106A高速输出与电机接线示例1(Q1.1接法相同) 
图3 LM3106A高速输出与电机接线示例2(Q1.1接法相同) 说明:1、模块的端子标记规则统一为从上往下、从左往右递增; 2、图1中输入通道(DI)的1M、2M端子为外接DI的公共端,用户可以选择将M端接到24VDC传感器 电源的正端或者是负端,以适应源型/漏型的DI; 3、图1中输出通道(DO)的1L+和1L-分别接外供负载驱动电源5~24VDC的正负端, 2L+和2L-同 理,此电源由外部提供; 4、上排端子右侧的VI+和VI-分别接给模块供电的+24VDC的正负端, 表示保护地; 5、下排端子右侧的VO+、VO-分别为CPU模块外供+24VDC电源的正负接线端子; 6、“*”表示此通道不接线或无实际物理连接。 上排端子 | 端子说明 | 下排端子 | 端子说明 | 1L- | 负载驱动电源GND | 1M | 外接输入公共端 | 1L+ | 负载驱动电源5~24V DC | I0.0 | 普通输入/高速计数输入端 | Q0.0 | 普通输出端 | I0.1 | 普通输入/高速计数输入控制端 | Q0.1 | 普通输出端 | I0.2 | 普通输入/高速计数输入端 | Q0.2 | 普通输出端或高速脉冲方向端 | I0.3 | 普通输入/高速计数输入控制端 | Q0.3 | 普通输出端或高速脉冲输出端 | I0.4 | 普通输入端 | Q0.4 | 普通输出端 | I0.5 | 普通输入端 | 2L- | 负载驱动电源GND | I0.6 | 普通输入/高速计数输入端/外部中断输入端/脉冲捕捉输入端 | 2L+ | 负载驱动电源5~24V DC | I0.7 | 普通输入/外部中断输入端/脉冲捕捉输入端 | Q0.5 | 普通输出端 | * | (不接线) | Q0.6 | 普通输出端 | 2M | 外接输入公共端 | Q0.7 | 普通输出端 | I1.0 | 普通输入/外部中断输入端/脉冲捕捉输入端 | Q1.0 | 普通输出端或高速脉冲方向端 | I1.1 | 普通输入端 | Q1.1 | 普通输出端或高速脉冲输出端 | I1.2 | 普通输入端 | * | (不接线) | I1.3 | 普通输入端 | 
| 保护地 | I1.4 | 普通输入端 | VI- | 24V DC电源负端 | I1.5 | 普通输入端 | VI+ | 24V DC电源正端 | VO- | 外供24V DC电源负端 | | | VO+ | 外供24V DC电源正端 |
·等效电路 

图5 LM3106A输出通道等效电路图 ·尺寸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