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
|
功率损耗(kW)
|
年电能
损耗
(万kWh)
|
最低点电压(kV)(归算至10 kV侧)
|
线损率(%)
|
||
变压器及10kV线路
|
380V
|
总计
|
||||
未采取措施
|
2.74+j4.56
|
13.81+j14.83
|
16.55+j19.39
|
5.495
|
9.36
|
10.27
|
采用节能变压器
|
2.02+j4.54
|
13.74+j14.75
|
15.76+j14.75
|
5.189
|
9.39
|
9.76
|
提高负荷功率因数
|
2.3+j3.45
|
10.46+j11.23
|
12.76+j14.68
|
4.358
|
9.57
|
8.33
|
增大导线截面
|
2.7+j4.45
|
10.98+j14.06
|
13.68+j18.51
|
4.634
|
9.48
|
8.80
|
变压器小容量多布点
|
2.36+j3.88
|
2.04+j1.82
|
4.40+j5.70
|
1.939
|
10.19
|
3.88
|
|
埋地式变压器
|
常规配电室
|
箱式变电站
|
形式特点
|
小容量、分散供电
|
容量大、集中供电
|
容量较大
|
工程造价
|
约7万
|
约150万
|
约30万
|
免维护性
|
设备免维修、维护工作量小
|
设备维修、维护工作量大
|
设备维修、维护工作量大
|
占地面积
|
0
|
140m2
|
30 m2
|
运行条件
|
地下运行
|
室内运行
|
户外运行
|
与周边环境协调性
|
协调性很好
|
较难与周围环境协调
|
较不协调
|
2.3.2中压电缆选择
图2.8双电源双T形两变压器接线
3中压电能传输技术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3.1秦岭特长隧道原供配电系统概况
以秦岭特长隧道为例进行分析,秦岭特长隧道包括Ⅰ号,Ⅱ号,Ⅲ号特长隧道,是西汉高速公路的关键工程。
为了保证秦岭隧道的供电,秦岭隧道架设两路110kV独立电源供电,秦岭隧道负荷为一级负荷,在Ⅰ号和Ⅱ号隧道之间的七亩坪建一个终端型变电站,总变电站负责Ⅰ号,Ⅱ号,Ⅲ号三座特长隧道及道路沿线所有设施的供电,并负责隧道管理所及生活设施的供电。总变电站共负责15座变电所的10kV供电,变压器总容量18690kVA[5]。
由于电力变压器不宜轻载运行,电力变压器一次侧功率因数不仅与负荷的功率因数有关,而且与负荷率有关。所以电力变压器在负荷率为60%以上运行时才较经济,一般在75%~80%比较合适。隧道用电负荷主要为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且其并不是一直满负荷运行,致使变压器经常处于轻负荷运行,即所谓的大马拉小车,同时考虑到原方案为了降低电压损失,而增大电缆截面,使得系统损耗和投资费用增大,考虑中压电能传输技术较传统低压供配电方式的优越性,因此应用中压技术进行设计。
3.2中压供电方案设计
新方案使用原方案的输变电系统,应用原总变电站,对秦岭Ⅰ号,Ⅱ号,Ⅲ号统一考虑,统一划分供电区域,进一步简化了中压连接电路,采用可靠稳定的环网供电结构,中压电缆在隧道全线敷设,将低压回路的供电半径控制在200m以内。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做出具体供电方案如下,其配电系统图如图3.1所示。
(1)该方案将全线用电负荷分为两个区域,沿用原输变电系统,在Ⅰ号,Ⅱ号隧道之间的建一个终端型变电站,经110kV/10kV降压变电所降压后,引出10kV线路,10kV配电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连接,中间设联络开关,联络开关考虑手动操作,具有自动投入功能,自动投入功能也考虑在计算机监控范围内,系统保护元件采用真空断路器。
(2)在两区域中间设环网柜,环网柜具有电动/自动操作机构,配上RTU后即可实现远动及配电自动化,使得去Ⅰ号和Ⅱ号两个方向的电源互为备用,平常运行过程中,环网柜是开环运行,作为联络开关,这样当某路电源故障时,通过智能开关设备将故障段隔开,由另一路10kV电源作为备用电源为故障电源所辖区域用电设备供电,用电设备的可靠性也较高。
(3)取消隧道车行横洞内的变电所洞室,将大容量变压器分割为多个小容量的埋地式变压器,将埋地式变压器放置在隧道侧壁的预留配电洞室内,引出10kV电缆并与埋地式变压器连接,埋地式变压器间通过手拉手方式形成单环网供电方式,该方案中的两个区域供电是相对独立的,所外引的各自用电负荷容量仅仅考虑各本区域用电负荷及另一区域一级用电负荷的容量,而不是分别为另一个负荷区域内所有用电负荷做一对一的完全备份。
(4)电缆线路接线方式采用电缆单环网,简化系统接线,对于相邻环网线路中任一段电缆线路或环网单元故障时,可通过短时间的分段开关切换,很快恢复环网单元供电,提高了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在两个供电区域中只是对一级负荷作备份,并不是对全部负荷做备份,10kV电力电缆传输容量将大大减少,电缆截面可以适当减小,节省电缆初期投资,两个供电区域有一定程度的互相备份。
图3.1中压配电干线系统图
3.3中压供电与传统低压比较分析
采用中压供配电系统,并配以供配电监控管理系统后,取消整个隧道全线隧道内变电所,取消变电所内的值班人员,通过监控管理系统对电力负荷实现统一调度。对于低压供电与中压供电的比较,不管是从前期投资情况,还是后期的运营费用,中压供电技术都有其优势,对于采用中压技术后,秦岭隧道内变电所土建费用则可以节省,从变电所到配电点的部分低压电缆等也可以节省,表3.1为低压和中压供电的后期运行费用的比较。
表3.1低压和中压供电的后期运行费用比较
比较项目
|
低压供电
|
中压供电
|
线路损耗
|
较高
|
较低
|
变压器损耗
|
高
|
约小20%
|
维护管理人员
|
需要较多的人员
|
需要较少的人员
|
年维护费用
|
高
|
低
|
用电情况
|
电能质量差,安全性差
|
供电可靠,安全,埋地变免维护
|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