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总体要求1. 根据部颁《地区电网调度
自动化功能规范(试行)》中关于地区调度所等级划分的原则,结合沧州地区电网现状和发展,设计水平以及发展规划,沧州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配置规模应按大型地调配置规模设计。本次调度自动化系统应能满足实用化功能要求,技术指标达到或高于实用化各项指标要求。
2. 主站系统的配置首先要保证满足系统技术要求,并能完成调度自动化功能,其次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兼容性、开放性以及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3. 选用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能和先进性的成熟设备,符合开放系统的软、硬件平台,以便于系统今后的扩充和资源共享。要求系统支持跨平台体系,UNIX和NT平台共存。本次系统改造其容量和需求要满足10年内的发展要求,并考虑系统3年的先进性和6-8年的可用性。
4. 结合沧州供电公司MIS网的发展,本系统要提供基于Internet技术的电网实时数据浏览和查询功能,并按计算机安全等级划分原则和要求配备系统网络安全设备。
5. 由于沧州地调的PAS系统(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研发)已经投入实际运行,并于2004年通过了省公司组织的实用化验收。从节省投资,维持使用的连续性等诸多因素考虑,PAS系统采用对原系统升级的方法进行改造。
6.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数据网络的建设需要,本次主站系统对外部信息和接收统一进行规划处理,并按照调度实时系统安全防护要求进行统一管理。
7. SCADA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应采用开放式、分布式的结构,所提供的应用接口能满足用户的二次开发需求,同时建议对数据处理或数据库的访问采用中间件技术。
8. 新系统能满足原沧州调度自动化系统与新华基地站、信息管理系统和VQC系统的连接功能,能提供原系统的接口和数据平台。
系统主要功能数据采集前置机●通过前置机,接收RTU、变电站自动化系统、GPS数据。
●实时数据网络
通过实时数据网络接收变电站网络数据等。
●三、四级调度数据网络及其它计算机系统
●与MIS网交换信息
前置采集系统功能冗余双前置采集系统 系统采用终端服务器对数据进行接收,终端服务器支持双网络结构。前置机具有互为热备用的通讯处理功能,切换方式采用无扰动切换,保证系统不丢失数据。具有对厂站远动设备串行通信数据码进行监视、存储和查看功能,对RTU各个主、备通道连接情况及运行情况进行监视。通道出现故障时提供音响/语音等方式的报警信息,统计并记录通道停运时间及误字(信息字)次数。能在线关闭和打开指定厂站通道,实现主、备通道手动或自动切换。
GPS系统时钟
数据处理工程值转换处理合理性检查与处理残差处理其它处理可靠性处理变位处理双位开关量的处理检修处理设置检修状态,检修时,状态变化不上模拟盘,不报警,不能遥控。
其它处理初始化处理取反处理状态量人工操作
定义缺省状态
遥信状态量送达主站时间登记
通过CRT屏操作挂锁和解锁,禁止和解禁整站或单点人工输入。
通过CRT屏操作抑制整站或单点告警。
设置禁止遥控状态及解禁。
设备挂牌记标。在一台CRT上挂牌后全部系统全部自动挂牌。
状态量数据标志处理,对数据的不同标志在图形上有明确的图符和颜色表示。
电度量处理 能够接收并处理RTU发送的表底值和脉冲量。
计算量处理 系统在实时处理过程中能完成SCADA系统常用的一些计算、统计功能。同时系统应能提供灵活的计算表达式处理能力,以完成用户的可变的、自定义的需求。
系统提供的计算包括:+、-、*、/、乘方、开方、取整、取零等算术运算,大于、小于、不等于、逻辑与、或、非等逻辑运算,三角函数、取最大值、最小值、绝对值、字符串格式化等函数操作。参加运算的量既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历史的,既可以是模拟量也可以是状态量、计算量或计算量本身、电度量及其在实时数据库的属性定义,还可以完成复杂的定时判断、控制操作。计算周期用户可以自定义,缺省为3秒。
系统具有如下功能:总加计算。
线路、主变功率因数计算。
平衡率计算:对线路、变电站及地区进出功率进行平衡比较。
数据点连续监视,如母线电压,计算越限时间、合格率等。
动态设置遥测值报警的限值。
连续监视计划值有功曲线,计算峰谷平越限电量、合格率等。
累加积分计算。
按时段、电网周波等不同计费标准计算电量和收费。
母线电量平衡计算。
开关事故掉闸次数及时间统计,当超过用户设置的限度时,系统报警提示需要检修等。
电容、电抗投切次数及时间统计。
根据变压器三相分接头位置信号,自动计算变压器档位,当变压器档位发生变化时,形成历史记录,同时记录用户指定的相关量。
月、年最大值、最小值,时段最大值、最小值统计。
月、年峰谷平电度、电量统计。
对站、全系统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时间、平均值、合格率的统计。
拉闸限电统计,记录拉闸限电的起止时间,拉闸限电时负荷,拉闸限电时间及损失电量等,同时统计拉闸限电操作次数,总拉闸限电时间及损失电量。
实时设置和检查遥控闭锁点条件。
按满足用户设定的条件获取指定时间、站点的历史数据、历史统计数据。
历史数据处理 系统能长期保存模拟量和电度量的时标数据(含曲线和整点数据),时、日、月统计数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相关数据)、历史事项数据。遥测数据保存周期为1,5,15,60分钟,对系统中的各点,用户均可设置历史数据记录周期。其数据保存物理位置可由系统管理进行选择为磁盘阵列或计算机当地系统,以考虑系统搬迁时的需求。
此外,系统还对历史数据进行日/月/年最大、最小、平均值以及出现时刻等相关值进行统计处理。历史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可通过数据库窗口列表查询,也可通过曲线画面查询。历史数据库可分类下载到磁盘、可擦写光盘进行长期保存。
开关转代处理 当旁路代路时,自动/人工将旁路的有功、无功、电流等值代替被代线路的值,并登录代路表。当手动旁路转代操作时,判断转代操作的合法性,当转代操作生效后系统自动记录旁路转代操作,同时在实时处理中进行相应的电量、有功、无功等实时数据转代。当要求系统自动旁路转代操作时,系统自动根据相关开关量状态和模拟量值进行判断是否存在旁路转代操作,同时进行相应的转代旁路处理。
人工转代:当旁路开关合闸时,系统推出其开关所在的厂站接线图,合闸的旁路开关变色闪烁,用户可利用操作菜单进行人工转代操作,并登录代路表。
自动转代:根据条件,则可根据旁路刀状态自动判别转代开关,进行旁路转代处理。
事故追忆与预演(PDR)
趋势记录
数据的存储。
系统对重要的数据可以进行密集存储。趋势数据的记录周期为5秒钟,SCADA管理员可以指定趋势记录测点。
数据的表现。
系统的趋势曲线可以指定如下参数:
指定显示的时间区段;
指定是否自动播放、循环播放;
设置显示速度;
手动调节播放进度;
图形编辑
系统能提供一个全图形的画面零件编辑器和各种画面编辑器,各种画面零件的生成和编辑操作实现100%的鼠标化,画面的生成即可以在放大模式下也可以是在缩小模式下进行,在画面编辑器里提供动态图元的编辑、模拟量、状态量的编辑,以及对其他图象格式文件的编辑。
系统显示直观、操作方便;可实现多层调图,具备画面设备修改功能;可用活动箭头或流水线表示潮流方向。
系统应能实现现有PAS系统的图形数据转换功能,实现SCADA系统与PAS系统的紧密联结。
打印功能(1)能打印出
人机界面工作站屏幕显示的任何画面(包括接线图、负荷曲线等),对于超出一屏的图形能够分块打印或缩小打印整幅画面。
(2)可定时或召唤打印遥测量和电度量报表,打印内容及格式可在线编辑,定时打印时间可在线设定,可分时段打印电度量及总加量等。
(3)事故和越限发生时可自动打印相应的事项。
(4)在表格中可实现标准的数学运算,可在月底自动统计打印各种考核指标报表。
SCADA数据库管理功能数据库维护工具能提供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放式可视化数据管理工具。
生产统计报表功能报表上可以体现的数据有:
所有实时数据
所有的历史数据
各种的统计数据
实时和历史的计划数据
实时和历史的电量数据
各种报警记录
告警处理
报警等级分为四等
严重报警,系统调画面,蜂鸣时间30秒或语音报警。
一般报警,系统给出提示,蜂鸣时间10秒或语音报警。
异常报警,系统给出提示,无蜂鸣。
无报警,无蜂鸣(可用作禁止报警的设定)。
报警方式
图形报警
告警点闪动、变色
推出厂站工况图(多幅)
文字报警
文字列表出报警信息、类型
语音报警
机器发出鸣叫声
产生语音呼叫操作员
打印报警
打印机及时打印出告警信息,类型
报警种类:
◆开关正常操作
◆开关事故跳闸
◆线路过负荷
◆主变过负荷
◆电压越限
◆超指标
◆遥控遥调的操作
◆自动化系统运行状态
◆ 自动化系统的双机切换
报警处理
◆ 报警项同时记入内存缓冲区和关系数据库中
◆ 报警检索,可以按照任意定义的SQL语言所定义的语义进行分类、检索和打印
◆ 越限处理中,为保证实时值处于临界时不至于频繁报警,要设定越限死区。
◆报警记录能以文本方式调看。
◆随机打印事故及操作记录
◆通过人机联系分类,按日选时显示、打印告警内容。
◆报警信息采用多媒体语音方式。
电网控制和调节功能
用户安全管理
系统冗余与监视功能
操作员挂牌
InternetWeb发布功能
模拟盘接口
数据转发和远程通讯功能
系统结构图

系统软件配置:
UNIX操作系统、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关系型商用数据库)、C语言开发工具软件等。
从安全性考虑,服务器系统均采用UNIX操作系统。工作站系统采用X86体系结构下的UNIX操作系统,构成硬件设备异构、操作系统同构的跨平台系统;经理终端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构成软硬件均为异构的跨平台系统。
结束语: 目前沧州市供电公司调度自动化系统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我公司凭借PGC-EX2000跨软硬件平台系统的巨大优势,击败国内众多著名厂家一举中标该项目,充分说明PGC-EX2000系统目前拥有绝对的核心技术优势,在未来几年内一定能成为业内客户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