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械机构离不开轴承,特别是汽车行业,航空等方面更是离不开。本文将介绍中达数控H6-T在汽车轴承行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轴承;汽车
1 配置
1.1 H6-T三轴车床版
1.2 B2伺服1KW*1、1.5KW*1、2.0KW*1
2 工艺介绍
磨床最大特点就是使用成型砂轮靠近工件,就能完成产品加工,因而最关键的部分就在于对砂轮的修正。工艺介绍如图1所示。
其中,蓝色部份为砂轮需要修整出来的形状,最高点到最低点为4μ的圆弧。此外,新砂轮需要有单独的修整动作,而旧砂轮修整时需要自动将修整量自动补偿进去。当砂轮小于制定直径时需要有报警机制。不仅如此,修整需要进行独立画面设置,以改变圆弧凸度的形状。
2.1 工艺实现
将砂轮放大看的话是一个对数曲线,不是标准圆弧的一部份,所以不能直接用G02或者G03指令实现。如图2所示。
图2
因而要转成图3所示图形,将砂轮长度部份分成30等份,等份之间用直线进行连接,然后使用者只要设定没一段的高度,即可以得到不用形状的曲线,这部份参数需要做成画面。
图3 工艺实现图
2.2 变量规划
图4 宏变量定义图
宏变量
|
功能(单位)
|
#500
|
新砂轮直径(mm)
|
#501
|
砂轮现在直径(mm)
|
#502
|
砂轮最小直径(mm)砂轮报废尺寸
|
#503
|
砂轮线速度(mm/s)
|
#504
|
新砂轮修整量(mm)
|
#505
|
砂轮每次修整的修整量(mm)
|
#506
|
两次修整间加工工件数
|
#507
|
修砂轮的修整次数
|
#508
|
修整跳进量
|
#509
|
修整速度(mm/min)
|
#510
|
新砂轮X轴起始加工位(mm)
|
#511
|
X轴起始加工位(mm)
|
#512
|
Z轴起始修整位(mm)
|
|
|
#514
|
快进量(mm)
|
#515
|
快趋量(mm)
|
#516
|
粗磨余量1(mm)
|
#517
|
粗磨余量2(mm)
|
#518
|
精磨余量(mm)
|
#519
|
光磨余量(mm)
|
#520
|
快趋速度(mm/min)
|
#521
|
粗磨1速度(mm/min)
|
#522
|
粗磨2速度(mm/min)
|
#523
|
精磨速度(mm/min)
|
#524
|
光磨速度(mm/min)
|
-
|
-
|
#527
|
粗磨到位延时时间(sec.)
|
#528
|
光延时间(sec.)
|
#529
|
Z轴原位(mm)
|
#530
|
Z轴到位(mm)
|
#531
|
Z轴中位(mm)
|
#532
|
Z轴修整宽度
|
#533
|
X轴修整凸度量
|
#535
|
尺寸补偿量
|
#533
|
-
|
#540
|
0:仪表磨 1:定程磨
|
#541
|
0:正常磨 1:反修
|
#601
|
Z轴进给总量的1/30,Y轴的高度
|
#602
|
Z轴进给总量的2/30,Y轴的高度
|
#603
|
Z轴进给总量的3/30,Y轴的高度
|
#604
|
Z轴进给总量的4/30,Y轴的高度
|
#605
|
Z轴进给总量的5/30,Y轴的高度
|
#606
|
Z轴进给总量的6/30, Y轴的高度
|
#607
|
Z轴进给总量的7/30, Y轴的高度
|
#608
|
Z轴进给总量的8/30, Y轴的高度
|
#609
|
Z轴进给总量的9/30, Y轴的高度
|
#610
|
Z轴进给总量的10/30, Y轴的高度
|
#611
|
Z轴进给总量的11/30, Y轴的高度
|
#612
|
Z轴进给总量的12/30, Y轴的高度
|
#613
|
Z轴进给总量的13/30, Y轴的高度
|
#614
|
Z轴进给总量的14/30, Y轴的高度
|
#615
|
Z轴进给总量的15/30, Y轴的高度
|
2.3 画面规划
图5 画面规划
2.4 MARCO规划
对于一个主程序调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新砂轮修整速度比较快,只要修整到指定直径即可。其次,旧砂轮修整需要根据前一次修整量再进行修整,并且修整到指定最小直径时会有报警。最后,加工程序需要根据已经修整过后的砂轮直径进行加工位置调整。
图6 MARCO规划
2.5 伺服调整
由于圆弧的高度只有4μ,而且需要分成30等份,所以Y轴的精度所以是0.1μ。B2伺服为16W脉冲一圈,螺杆节距为6mm,所以B2的精度是足够的。因此只需要电子齿轮比增大10倍,系统画面改为3/4显示即可。
2.6 加工效果
图7 加工效果图
表面是看不出来效果好不好的,要用专业仪器才能看出弧度,图8为使用轮廓仪探测出来的曲线。目前,这个曲线已经优于FANUC,三菱等系统做出来的效果。
图8 使用轮廓仪探测出来的曲线
3 结束语
用PLC的价格实现FANUC系统才能显示的效果。以超高的性价比、良好的操作性能、不需要记忆变量等的人性设计,取得客户的广泛认可,为台达的系统逐渐切入轴承磨行业奠定一定基础。
作者简介
陈坚,男,出生于1983年10月,毕业于桂林工学院,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现任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机床行业处应用工程师,从事数控产品行业应用,提供中达整套机床解决方案。有多年机床行业应用经验。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