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杨东文:从竞争导向到消费者导向(4)

  • 作者:不详
  • 供稿:米尔自动化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05-10

 一些功能是消费者根本不需要的

  胡春民: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仅占销售额的0.69%,国外企业这一比例为3%~4%,这正是中国企业在关键技术上缺少话语权的症结所在。中国企业如何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杨东文:我们的研发投入不足是由三个因素导致的:第一是我们的企业发展毕竟只有30年,积累还不够,规模也没到这么一个门槛,有累积以后才会有研发的资源,有预算的保障;第二与企业负担过重也有关联,我们国家税制是以增值税为主体的,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TCL去年赢利十几亿元,而税就交了42亿元,这确实是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现状;第三与企业的发展阶段也有关联。

  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发展策略基本上都是竞争导向,关注竞争对手出什么牌、出什么产品,容易走向低成本策略,因为你不关注消费者,在产品创新、研发投入上就会保守。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是国家应该确实进行结构性减税,尤其是对制造企业的减税。其次我们企业要重新审视竞争导向的策略,企业要从思想上转向真正以消费者为导向。电视机有一些功能是消费者根本不需要的,就是因为竞争对手有了,所以我也要有,比如以电视机的接口为例,你做个VGA接口,有谁用啊?创维之所以也要做VGA接口,是因为我们的导购员说竞争品牌都有,如果我们没有,产品就不好卖。又如,电视机上的HDMI接口有一个两个就够了,非要搞4个HDMI接口,那有必要吗?这些都是竞争导向的产物,不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我再举个例子,国内手机厂商常常在消费者购买手机时,赠送一块备用电池以增加促销力度,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是有竞争力的,其实消费者在充电比较方便的情况下,根本就很少用得上这块备用电池,这其实是功能浪费。你看苹果,就一块电池,而且还不让打开,这才真正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过度的竞争导向策略往往带来两个不好的结果:一是过度追求低成本,导致产品出现质量下降;二是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消费者不需要的功能,反而增加企业成本,增加消费者负担。

  真正要提高我们的研发实力,就要加强基础性的研发投入,就是不完全以近期目标为导向,而应以长远的目标为导向。不过,事实上一些基础性的研发确实是高科技企业不愿意干的,你强迫他去干,确实是不太可能。每一任CEO都有他任期内的经营指标,他不可能为20年后的事情去做一些研发和投入。这方面是需要政府出面的,政府可以考虑一些基础性研究先从国防军工产业开始。美国很多基础技术就来自于军工,然后再转民用,汽车导航、互联网技术等都是从军工发展起来的。依我看,美国之所以技术发展快,尤其基础技术发展好,与他们的军工产业研发投入大是有关联的。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05/n39556.shtml
本文标签: 个人专访   杨文东   竞争   消费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