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杨东文:从竞争导向到消费者导向(5)

  • 作者:不详
  • 供稿:米尔自动化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05-10

 指责整机厂商"缺芯少屏"不太正确

  胡春民: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已顺利投产,但是,我们却注意到三星电子、LG电子又把投资重点转移到OLED上。在追赶世界先进技术上,家电企业到底该如何做?

  杨东文:这个是民族感情的问题,人家有的,我们也一定要有。这里有两个观点:第一个是我们自己要不要有。中国选择要有,因为我们缺乏核心技术,所以我们要投入。但是,我们看看美国,液晶面板他们根本就没有,你能说美国就落后吗?你能说美国消费者就没有电视机看了吗?其实他们买的电视机比我们还便宜,因为所有彩电厂商都到美国那里去卖,都到美国那里打价格战,美国消费者根本就不缺电视机啊。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对或错,关键要研究清楚,我们到底该不该有这个东西。如果这个问题没搞清楚,永远跟随,永远被动。液晶面板人家已经走到前面了,我们企业仍然跟随,你刚刚跟上液晶,人家又推出OLED。如果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后,大家心里就坦然了。

  我觉得现在有一些伪专家,比如什么叫OLED都没有搞清楚,就夸夸其谈,坦率地说这会误导政府的一些决策部门。所以,我们还是要静下心来,真正全面跟踪显示技术的发展潮流或规律,做出正确的产业布局。以市场换技术也好,以技术换市场也好,我们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说我国彩电企业缺芯少屏,我想问一个问题,创维作为一个整机厂,你怎么能这样批评我芯片没有自己生产呢?半导体是一个产业,我买了半导体了,只不过我没有买中国大陆的,买的是美国硅谷的,只要他们的产品技术先进就可以了嘛,怎么是缺芯呢?你说少屏,没有面板,但我买的是韩国的、日本的,也没有错啊,因为我是一个整机企业,谁的便宜我就买谁的。那按照他们的看法,美国在电视产业上不更是"缺芯少屏",而且连整机厂都没有吗。

  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关注消费者,只要消费者用起来好,用起来舒服,用起来便宜,就是对了,这是市场经济真正的目的。

  胡春民: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讲,你刚才说的是对的,但对一个产业来说就不一定正确,因为涉及产业安全问题。

  杨东文:我明白你的意思,就是先要把上述问题搞清楚,然后再来讲产业链的配套和布局问题。产业布局的主导者一定是产业规划者,即政府,它可以动用各种资源,也可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来完善产业布局。在CRT时代,我国就做了很好的产业布局,对于液晶面板和OLED产业,我的建议是投资主体一定要尽量少、要集中,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投资地域可以相对多元化。比如韩国就是很集中的,不像我们这么分散,这么多主体,这么多地方政府都要搞。这要加强国家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甚至是采取一些有效的行政手段。

  总之,要从国家战略部署高度来加强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这是非常必要的,至于谁来做这个,可以是整机企业,也可以是专业的面板企业,我认为要有专业分工,要相对集中,不要每个省都上面板,过于分散没有竞争力。这样才有可能弯道超车,比如发展OLED产业就应如此。

  概念多是竞争过度的结果

  胡春民:近来,云电视、微博电视、语音控制电视等概念产品五花八门,但从技术角度来看,国内企业尚未达到引领行业的程度,你怎么看彩电业目前这种怪现状?

  杨东文:对此我觉得应该正面评估,因为在应用技术这一块,中国彩电企业确实已经和国外厂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于中国企业走得还要快一些,比如3D电视,目前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市场就在中国,包括在云电视、智能电视方面,中国都走在了全球主流彩电企业的前列。国内厂商发展智能电视一两年之后,三星才提出"smart TV",他们已经有所滞后。不能说国外企业没做,中国企业就不应该做,这种惯性思维要改一改。

  概念多是竞争导致的结果,因为厂商在不同功能上所挖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同时,新技术刚出现时都不是很成熟,也需要给消费者一个接受的过程。云电视推出以后,所有品牌都在跟进,包括外资品牌,中国企业已经引领了这种技术的发展,这是正常的。当下企业要做的就是把云电视、智能电视等产品真正做实做透,使它能够提供实实在在的、有益于用户的消费体验。

  当然有人会问,苹果TV、谷歌TV来了之后我们是否还有生存空间?目前全球彩电市场规模是2.2亿台,传统彩电企业必然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当然IT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也能找到适合他们的空间,这是一个互相融合的过程,我称为TV"IT化"。IT企业在互联网业务的运营、技术沉淀等方面比传统彩电厂商经验丰富,尽管IT企业一直垂涎电视机这块大屏,但目前没有一家真正成功,所以这对IT企业并非易事。目前大家对苹果TV寄予厚望,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05/n39556.shtml
本文标签: 个人专访   杨文东   竞争   消费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