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朱共山:光伏业郭台铭(2)

  • 作者:不详
  • 供稿:米尔自动化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05-14


  2006年6月,中能第一条产能为1500吨多晶硅生产线开工建设,2007年9月就生产出第一批多晶硅。这已经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规模。为此,朱聘请国内最好的工程设计单位化工部第六设计院进行设计,人才则从中石油、中石化、扬子石化等寻找,还从半导体行业中挖人。
  据接近朱共山的人士介绍,朱寻求人才的通道非常广泛,且提供非常优厚的薪资待遇。一位协鑫子公司的高管曾被朱共山面试了5分钟,就敲定下来。
  不少人认为朱共山运气好。自2006年协鑫踏入多晶硅行业起,多晶硅价格一直持续上涨,2007年突破300美元/公斤(现在多晶硅最低报价不到30美元/公斤),毛利率在2007年高达70%。2007年8月,中能又增加一条1500吨的生产线,扩产一倍。
  2008年,多晶硅价格继续上涨,超过400美元/公斤。中能赚得盆满钵满。当年中能税后利润就有25亿元,还有客户怕买不到多晶硅而提前支付的现金,订金就高达20亿。
  中能筹划2008年在美国上市,但时逢金融危机爆发,由于估值被低估,中能只得选择放弃。
  金融危机时,不少多晶硅企业停产或紧缩业务,而中能则利用手上充足的现金流进行三期扩产,扩产规模达1.5万吨。2008年12月,中能三期项目投产,整体产能达到1.8万吨。中能的供货量占据了当年全国多晶硅供货量的一半。
但此时保利协鑫的光伏业务也仅仅只有多晶硅。2009年,朱共山开始进入硅片、系统集成和下游电站业务,在整个光伏产业链六个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系统集成、电站)中,保利协鑫选择了利润较丰厚的最上游和最下游。
  产业延伸到下游硅片是主动选择。吕锦标介绍,当时协鑫客户需要的是获得合格的硅片来做电池组件。保利协鑫生产出多晶硅料后,寻找硅片加工企业做代工,产出硅片后再售给客户。
  这一方式出现的问题是国内做硅片加工的企业规模都很小,每家只有100到200MW的生产规模。2008年时协鑫每月最高需要多达8家的企业做切片代工。而太过于零散的硅片加工企业也难以保证质量。于是朱共山有了自己做硅片的念头。
  2007年10月,保利协鑫整合协鑫集团10家电厂资产后在香港上市。2009年6月,保利协鑫以263.5亿港元收购中能100%股权。将中能资产装入保利协鑫前,后者市值仅为27亿港元。2009年11月,中投以55亿港元认购保利协鑫逾31亿股新股。
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后,协鑫下游硅片业务也着手进行,2009年从事硅片业务的江苏协鑫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徐州成立,与中能硅业仅一墙之隔。2009年9月开工建设,四个月后的2010年1月23日,硅锭硅片投产。当月,协鑫又以8.54亿元收购硅片产能为300MW的高佳太阳能70.19%股权。同时协鑫在常州、无锡、苏州的客户电池厂旁边设立硅片厂。到去年年底,协鑫硅片产能达到3.5GW,成为全球最大硅片生产商,而这距离协鑫涉足硅片业务仅一年多的时间。
  能够如此迅速地攀升到全球第一的位置,与朱共山对规模和速度的极端追求不无关系。朱曾说,他选择要做的行业,要做就做世界第一,要不就不做。一位2009年底加入协鑫硅材料的员工回忆说,当时看着一片荒芜的工地,心里嘀咕说,2010年年初投产恐怕只是口号吧。但后来他发现,施工进程速度远远超乎他想象,仅仅几天后, “就完全不一样了”。协鑫硅材料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业内平均需要2年的建设任务。
  保利协鑫实际上只花了五年的时间,完成了全球海外多晶硅巨头如Hemlock、瓦克等50年走的路。今年技改扩建的三条1.5万吨的生产线基本完成,产能位居世界之首。而其1.5万吨生产线也是全球最大产能的单条生产线。
  “做硅料首先是技术突破,然后一定要上规模,小的就不要做了,十个小的还不如一个大的,国际上就是这样,五十年就只留下七大厂。”吕锦标说,“我们今年的规模已经全球最大,而且成本最优,现在国内外几十家多晶硅厂都停了,但我们现在每月产量反而比上半年翻倍增长,明年继续保持成倍增长。关键是市场对低成本高品质的多晶硅还是供不应求。”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05/n39772.shtml
本文标签: 朱共山   郭台铭   制造业   新领域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