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当“啄木鸟”改进技术创新管理
4月28日,记者随着潘晓红来到车间,工人们在万能升降铣床上,轻松自如地按下按钮,铣床上时不时溅出火花,不一会儿,打磨好的零件,整整齐齐地“出炉”。潘晓红向记者示范了原来改造之前的铣床操作方式:低头弯腰,左手操作手柄,右手按着按钮,眼睛盯着机器,一不小心就被花星溅到,灼伤皮肤。“原来的操作方式,工作辛苦效率低,而且不适宜现代化生产的需求,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决心一定要进行自动化改造。”潘晓红设计的“转向节卧式铣床自动化改造”项目,实现了一人开双机,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成本约10万元。
车间的梁段长告诉记者,在改造之前的铣床操作,需要工人机械化地重复大量动作,完全是手动操作。一天下来手疼、腰疼、脖子疼。在潘晓红设计的铣床自动化改造项目实施之前,他所在的工段人员流动很快,很多人挨不了铣床操作的辛苦,干一阵子就走了。去年年末,他的工段经常缺人,今年铣床自动化改造之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整整一倍,生产环境改善了,安全隐患也消除了,流水线上的工人也能安心工作了。
“我负责着厂里的低压配电和空压机管理,这些设备如果一停,生产线就得停,就会给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作为一名电气工程师,为了把手中的电气设备用好、管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潘晓红花了很多心思,进行创新管理。为了方便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熟悉设备,她把每个设备拍照,详细标注检查、使用的注意事项,设备的安全质量标准等,编制成图文并茂的作业指导说明书。她经常对各工段操作工人进行现场培训,同时不定期检查维修记录。为了使操作程序更加清晰,让操作车一目了然,她还编制了制动区域转向节工段、主后缸工段、铸造工段等的212台设备及7条装配线的能量锁定告诉图及图解。这些措施,保证了工厂低压配电和空压机正常运转,保证了工厂能顺利完成全年的各项指标。
巾帼不让须眉女电气专家悉心“传帮带”
“我也曾经想过出去闯闯,凭我的技术,到沿海地区不愁找不到饭吃。”在采访中,潘晓红透露,外面一些公司曾想出高薪“挖”她,这个进厂20年的“老五菱人”,还是选择留下。
原来,她是地地道道的五菱子弟,爸爸是厂里的维修工,妈妈是厂里的电工,当初她毕业后,父母坚持要她搞技术,她就这么在设备部一干就是20年。她是设备部唯一的一名女工程师,爬高蹲低就和那些男同事一样,虽然在体能上不如男人有优势,她刻苦钻研的劲儿却不输给任何男人。很长一段时间,她的饭菜都是家里人做好送过来的,管行政的爱人更多地承担了家里的家务事。
“做我们这行,就是做到老,学到老。”她平时都在钻研什么知识呢?“高压电设备、强电弱电、机械、气动、液压、通讯软件、编程•••••••”这一串对于记者而言生涩的名词,横跨了好几个领域。
她严格要求自己,也是这样要求她的徒弟。“电气行业要学有所成,要综合能力强,基本上5年以上才能出师,8年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主管。”她要求自己的徒弟广泛涉猎,学习电气、机械、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我一来,师傅就给我列了一个书单。”潘晓红的徒弟小蒋,2010年毕业于桂林理工大学,科班出生的他一进车间,面对各种需要检查的各种参数,一下子觉得“懵了”。原来他学习的学科理论,和工作中需要运用的维修技术,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安全电工技术》、《电工基础》、《法约克》•••••••这些都是师傅要我读的书,我要恶补这些基础知识。”
小蒋告诉记者,师傅潘晓红的要求比较严格,他刚开始有点不适应,渐渐工作上手了,才明白师傅的良苦用心。
潘晓红是厂里的电气技术骨干,但她认为要提高工作效率,光靠个人高超的技能是不可能的,还要靠团队的协作。她很注重技术交流,她把多年积累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给青年技工,她先后带了5位徒弟,有一位已经成为了设备制造的高级专家,其余的都成为了设备的维修骨干,这让她非常欣慰和自豪。
为了培养更多的青年技工,她还自主开发课件举办培训班,组织电工和维修工开展设备操作和保养培训,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及技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提升业务水平。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