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上海机器人产业权威解读:行业迎来跨越式发展

  • 作者:不详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08-06

每个人孩提时代都曾在漫画书或是电视机中看到过一个个精巧灵活的机器人,也曾梦想着有一天他们可以跟我们一起玩耍,甚至陪伴我们生活。当然,这些梦想随着我们的成长而逐渐尘封在记忆中。

生命随着岁月而老去,但人的梦想永远不会停止。伴随着一代代人的努力,一个个曾经只存在于我们脑海里的机器人正慢慢走进现实“深蓝”等高新人工智能机器人早已展现出与人类不相上下的智慧,自动化搬运机器人已是工业领域必不可少的帮手,还有灵巧便捷的家用机器人正走入千家万户。

下面我们就从研发入手,带您看看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的上海机器人,详细介绍上海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希望能勾勒出一份详尽的上海机器人地图。我们可能会谈到一些技术问题,但这些技术展示的却是上海经济未来的竞争力。

工业机器人:资格最老,技术最成熟

在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的座椅生产线上,一个个机器人“工人”正紧张地忙碌着。他们舞动着灵巧的“手臂”,将螺母准确且快速地焊接到汽车部件上。

这里的机器人大部分都由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研发。目前全世界数量最多的机器人,就是如帕萨特生产线上这样的工业机器人。它们的形状和动作很多只是模仿了人的手臂。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机器人,就是工业机器人。”上海大学终身教授、上海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方明伦说,日本最早实现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化。从美国引进机器人技术,日本政府对工业机器人产业和应用实施了积极的扶植政策,仅用了十几年时间,便实现了产业化与推广应用。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的地方。 1985年5月9日,上海机器人研究所在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的前身之一)成立。在第二天的《解放日报》头版上还刊登了这条消息。报道写道:在新成立的机器人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人们观看了从日本引进的两台工业机器人的操作表演。一台机器人正抓着毛笔蘸墨汁写大楷,另一台在抓一件工具。

亲身参与上海机器人研究所成立的方明伦还记得,当时研究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率先研制出上海的工业机器人样机。

不久之后,中国首批工业机器人便在上海诞生了。上海交大研发出了“上海1号”与“上海3号”,一个是焊接机器人,一个是喷漆机器人;上海机器人研究所研发出了“上海2号”与“上海5号”,一个是通用工业机器人,一个是浇注工业机器人;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前身之一)研发出“上海4号”,是桥架式机器人。

如今在上海交大与上海大学的实验室里,还保留着这些中国最早机器人原型。记者在上海大学的实验室见到了“上海2号”:黄色的身体,最原始的机械手臂,通过操作依然可以灵巧地搬运货物、焊接等。据说,“上海2号”曾为桑塔纳轿车焊接过零部件。焊接质量之高,让当时在现场参观的法国专家赞不绝口。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海研发的工业机器人能做的事情更多了,焊接、喷涂、搬运、装配、切割等都是“小菜一碟”。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08/n41796.shtml
本文标签: 机器人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