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PROFIBUS网络诊断技术在冲压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6)

  • 作者:曾毅
  • 供稿:米尔自动化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08-03

在编程过程中,我们首先对需监控的外围I/O点的特殊属性进行监控设置。安装PDIAG软件后在STEP 7中会多出一个Configure Process Diagnostic选项,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S7_PDIAG三种诊断功能中的地址监控( Address Monitoring)功能进行监控设置,然后通过配置编译监控点所在的程序块,系统自动生成S7_PDIAG功能块,STEP 7默认生成的PDIAG功能块块号为FB44(DB44)和FB45 (DB45),块号可根据程序结构进行修改。在ProTool或WinCC Flexible中安装ProAgent软件后会在System中多出一个ProAgent选项,在此选项下选择传送监控点所在的PLC程序块,即可建立PLC与HMI之间的监控连接。下面四幅截图可解释S7_PDIAG和ProAgent编程的全过程(见图15—图18)。

图15创建S7_PDIAG变量
图15创建S7_PDIAG变量

图16编译S7_PDIAC变量
图16编译S7_PDIAC变量

图17在ProAgent下将诊断数据库导入
图17在ProAgent下将诊断数据库导入

图18 HMI上的S7_PDIAC监控页面
图18 HMI上的S7_PDIAC监控页面

7.综述

上面介绍了六种Profibus-DP系统诊断技术,其中大部分是在DR线投产后才出现的技术,对于20世纪90年代投产的DR线,我们在当时可利用的诊断技术非常有限,仅对OB86进行编程实现对从站的故障管理,常用诊断工具也只是借助PG编程器,利用STEP 7集成的内置工具来联机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从而作出对网络故障点的判断。而近几年我们将西门子新开发的诊断技术陆续应用于DR线上,不仅解决了长期遗留问题,而且发掘了生产线的潜能使之更为高效。

实际上在现有项目的设计方案中,总体设计上我们可将上述所有的PROFIBUS系统诊断技术都融入项目:在组建网络拓扑时选用诊断中继器,然后根据设备特性进行拓扑分支设计;在使用FB125编程方面,现仅需在OB1、0882、OB86中调用FB125标准块,在HMI上植入标准诊断页面,则整个网络的状态将一目了然地显示其上,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从站的监控管理,当然还可以在其基础上同时采用DR线的方法增加对0886的自主编程来管理从站,显示有特性的故障诊断提示信息;在故障点诊断方面,使用S7_PDIAG和ProAgent编程,S7程序结构中可以编写几个专门的块用以分别管理各区域所需监控的关键设备点,根据HMI上显现的故障点报警信息可以很容易地是位设备点并进行维修排障;在设备安装过程和大修过程中使用BT200可以很方便、很快捷地进行网络安装质量的测试和评估。项目中多种诊断技术的综合使用使得网络故障诊断变得简单透明,原则上日常性的故障诊断工作均可摒弃依靠PG编程器进行故障查找的传统诊断方式而依靠融人系统的诊断技术来完成。

四、项目运行

善于吸收新的技术,善于完善旧的体系,善于运用好的经验,善于总结方式方法是作为一个工程师所必备的素质。上面所述的PROFIBUS-DP系统诊断技术均借鉴于神龙新工厂二期能力扩建项目中的西门子新技术,自上述网络诊断技术应用于DR开卷线以来,无论是从系统工作的稳定性,还是从系统功能的实现上看,由SIMATIC产品构筑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世界一流的设备融为一体,使一条运行十余年的老生产线表现出卓越的品质。

变频器对网络的干扰问题也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业内技术难题,现在唯有西门子的OLM光缆通信方式才能彻底杜绝变频器对网络的干扰,这是目前的最佳方案。我们已在收集研究相关技术资料并拟在DR线后期的设备升级和以后新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中考虑使用。

“使用世界一流的系统打造世界一流的设备制造世界一流的轿车!”这是我们的工作理念,也是DPCA设备工程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五、西门子产品的应用体会

作为一名自动化工程师,接触和学习西门子自动化已有近20年的时间了,也亲眼目睹了西门子的壮大发展历程,从各类SIMATIC自动化产品到SINUMERIK数控产品,从轧钢设备到汽车生产设备,熟悉和掌握自动化产品及数控产品的编程和设计是钢铁联合企业及汽车生产厂家设备工程师所必需具备的,西门子全系列产品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方面,西门子也总是处于行业前沿,“你开辟了一个研究方向,始终有人跟着你做,但始终无法逾越你,这就叫做领先”。由此我们对西门子倡导的“全集成自动化”理念又多了一层理解:“全集成”不仅是项目的集成,也是产品的集成,就像汽车厂家的“平台理论”一样,它们将是一个公司、一个行业未来产品研发的走向。

由于专业水平和实际经验有限,文中难免出现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读者指正。

参考文献

[1] Siemens工业网络通信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

[2] s7-400系统软件和标准功能.

[3] DR开卷线STEP 7程序.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08/s36358.shtml
本文标签: 冲压自动化   DR开卷线   PROFIBUS诊断   BT200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