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大批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跨国企业相继涌入。中国在获得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支持的同时,也为跨国企业提供了开放的政策、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等。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成本优势渐渐流失,中国制造业吸引外资能力在持续走弱。同时,在全球经济疲软的背景下,欧美等国纷纷出台引导当地企业“回流”的政策。
中国吸引外资正面临窘境。不过,有着30年在华发展经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同行者的艾默生似乎并不这么看。
艾默生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大东近日接受记者专访,他发出“不把中国作为廉价制造中心”的观点,并认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做出调整实属正常,但对于大多数跨国企业来说,中国仍是重要市场。
赵大东说:“不在中国制造,不在中国发展物流,不在中国进行研发,不服务好中国,就赢不了这个市场,赢不了这个市场对跨国公司本身的发展就非常不利。”
业绩增长近一半来自中国
作为一家B2B企业,艾默生的发展或许并不为大多数老百姓所熟知。但其过去十多年来的业绩增长数据,却足以值得我们关注。赵大东说,过去10年,艾默生全球业绩增长的95%以上都来自于新兴市场,而在这95%的数字中,中国就做出了超过一半的贡献。中国已经成为艾默生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
在赵大东看来,“中国市场对艾默生的业绩增长、对艾默生整个公司的增长变得举足轻重。而这对于其他在华发展的跨国企业也同样适用。”
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无疑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让众多的跨国企业有机会进入中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并与中国一起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1979年进入中国的艾默生,同其他许多跨国企业一样,亲历了跨国企业在华蓬勃发展历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同行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回顾跨国企业在华发展的这30多年,赵大东将其概括为3个阶段,即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一批跨国企业通过技术转让开启了在中国的业务,后在华设立代表处,并通过代理进行销售。
第二个十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跨国企业开始在华投资设厂,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并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势,将生产的产品销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
第三个十年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和跨国企业快速发展的十年。赵大东用“激动人心”和“竞争非常激烈”来形容这个十年。这个时候,用投资建厂的方式来扩大规模,早已无法跟上跨国企业的在华发展步伐。用赵大东的话来说,当时,“并购成了许多跨国企业在中国站稳脚的最便捷的方式。”于是并购潮风靡中国。“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赵大东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这个市场,要在这个市场站住脚、赢得这个市场,必须要做进一步的市场覆盖和渠道建设。不仅生产要本地化,采购供应链要本地化,研发也必须要本地化。”
不把中国作为廉价制造中心
然而,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热潮并不能阻挡其走向低谷的脚步。
商务部8月16日公布数据显示,我国7月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为75.8亿美元,较6月的120亿美元减少了44.2亿美元。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6.7亿美元,同比下降3.6%。
中国吸引外资数字连续下滑,这让不少人担忧,中国的投资价值是否正在流失?
不过,赵大东并不这么认为。他将这一现象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经济危机让跨国公司资金吃紧,势必减少海外投资力度,中国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二是外资流失也有行业和产品的选择性。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难以继续在高成本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沿海地区生存,因此就会流向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甚至越南、泰国等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型的企业可能会做一些大的调整,但这个不会成为一个大的潮流,不会成气候。这是个例。”赵大东说。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