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日渐明朗,高端智能装备有望获得加速发展,而电工标准在引领高端智能装备方面则具有重要作用。日前,记者从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了解到,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十二五”的目标正是要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支撑,推进全行业平稳协调、科学高效、由大到强发展。
为装备自主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据介绍,近年来,电工行业逐步建立起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为平台,以科研院所科研力量为依托,以标准化工作为支撑,吸收优势企业重点参与,共同开展标准制修订的工作新机制,在引领行业发展、支持标准创新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电工标准化围绕振兴装备制造业,为电工重大装备自主研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通过实施《2005-2007年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空冷机组、核电常规岛汽轮机、800kV直流输电设备、1000kV交流输电设备等方面标准的研制,为增强我国重大装备的自主研发、引领行业重大技术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电工行业现行国家标准总数已达1582项,其中强制性标准291项,推荐性标准1263项,指导性技术文件28项,相关联采标率为90%。
以风电电器设备标准化为例。依托湘潭电机、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厂等优势企业在设备研发方面的优势力量,为风电电器标准化工作提供测试平台和技术保障,有效提高了标准的科学性。针对风电电器系统的技术特点,组织大型发电机、控制和保护设备、低压电器、电线电缆、绝缘材料等标委会共同搭建风电电器标准体系,分别在各标委会开展设备标准制修订工作,保证了标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推进电工行业自主创新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工行业标准化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我国电工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相比,在电工行业的一些专业领域,仍然存在标准化工作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产业格局的调整,标准制定的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标准水平偏低,以翻译转化国际标准为主,标准制修订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脱节,或者标准更新速度慢,标准的有效性和采信程度有待提高。同时,参与国际标准化力度不够,水平较低,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能力弱。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陆燕荪指出,标准化工作要积极推进电工行业自主创新与共性技术研究,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目标。他认为,要紧密围绕电工行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的需求,如发展核电业务等,标准化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长的路要走。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