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业焕发生机
通过实施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和相应的扶持政策,中药行业焕发新的生机,中药片剂、胶囊、软胶囊、注射剂等新剂型纷纷上市,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
10年来,我国中药材生产变化巨大,初步建立起了中药材数据库和种子资源库。许多中药材实现了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国家批准上市的中成药已达到9000多个规格品种,中成药生产大量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装备,多能提取、萃取蒸馏、真空干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树脂交换等技术广泛应用,中药制剂剂型迅速增加,改变了“丸、散、膏、丹”的老面孔,中药生产走向现代化。
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近10年来,我国中药制造业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销售收入、资产、企业数和从业人数大幅增长,行业总体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1年,我国中药行业销售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20%以上,2011年中药销售规模达到4000亿元以上。具体到中药类别上,2011年全国中药饮片(即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行业销售收入达到853.72亿元,与2006年相比复合增长率达到35%以上;中成药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378.67亿元,与2006年相比复合增长率达到24%以上。
今年5月发布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590亿元,预期年均增长率为12%。依托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中药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生物医药快速增长
进入新世纪,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组织实施了生物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强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等,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200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相关政策的鼓励下,近年来,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等生命科学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
“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技术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并开始进入产业盈利期,生物产业产值从6000亿元跃升至16000亿元,年均增速达21.6%。同时,生物医药等初具规模,呈现出规模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行业不断出现兼并重组,集中度显著提升的新特征。
目前,国内生物产业发展的集聚化效应明显,自2005年国家发改委开始认定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广州、哈尔滨、石家庄、济南、青岛、通化等地兴起了近百家生物基地园区,园区内生物产业的联动发展动力极大。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昌林介绍,未来5年,我国生物产业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外包五大方面;全国生物产业产值到2015年达到4万亿元,到2020年达到8万亿元至10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的发展将主要强调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等创新型药物品种。力争到2015年,百强新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销售总收入的50%,到2020年,5家企业进入世界医药百强。
今天,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的我国医药行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正在由“大”到“强”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