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迎来发展机遇
中日两国制造业齐陷产业空洞化泥淖,但与技术强国的日本相比,中国制造追赶的道路还相当漫长。
日系彩电制造外包中,订单向中国企业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包括与中国企业合作以及已成趋势的OEM代工。在2010年后TCL、康佳和创维等都扩大代工比例,TCL选择与东芝结盟,TCL生产基地以ODM方式委托加工东芝彩电。
受益于日本制造转移、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打开、国内液晶电视产品结构升级,中国主流彩电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以家电业为例,在国际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企业在去年逆势上扬。中国机电商会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529.9亿美元,其中家电及电子产品出口1029.3亿美元,增长6.1%,在国际市场上表现良好。
中国目前有2亿有线电视用户,随着带宽传输瓶颈的打破,未来电视屏必然会成为互联网的又一个终端。中国传统家电企业开始逐渐尝试与IT接轨,进军智能电视领域,力求差异化优势,增加产品附加值。
2011年业界称之为智能电视元年,互联网电视、云电视、3D电视席卷而来。据悉,2011年中国智能电视市场容量有524万台,而2012年底需求量就会翻三倍,超过1800万台,市场研究机构NPD DisplaySearch预测,智能电视出货量有望在2015年超过1.3亿台,约占市场上平板电视数量的一半。
在此背景下,传统彩电厂商TCL、海信、创维、康佳、长虹、海尔等先后推出“智能化”战略,其中海信市场零售额占有率达到15.64%,国内份额最高,近日还发布了中国智能电视第一个标准化的软件应用平台“海安”,海信电器总经理刘洪新称这将彻底改变智能电视平台碎片化的现状。
联想、微软、谷歌、苹果等国际IT巨头也对智能电视市场虎视眈眈。乐视网董事长贾跃亭还在近期大费周章,宣布乐视网斥资一亿推出智能电视终端的消息。
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认知度在不断提升。据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的调查报告,国内智能电视市场认知度达93%,国产品牌智能电视预期购买率大大高于外资品牌。国内品牌以高认知、低价格和民族性对日资形成了围剿之势。
事实上,截至2011年,中国家电品牌在全球液晶电视市场占有率已上升至20%以上,海信、TCL、创维同时跻身全球销量前十排行榜,中国企业追赶的脚步并不慢。
但家电行业的逆市繁荣无法掩盖中国制造的两大顽疾:大面积的产能过剩和产业空洞化。21世纪网曾制作专题《中国制造:这张国际面孔在流泪》详细分析这两大问题。
纺织、造船、重工机械、光伏、零售消费领域都是产业空洞化的重灾区。许多跨国企业技术转让的水平仍然偏低,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组装,但关键零部件大量依靠进口,而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迫使跨国企业纷纷出逃,欧债危机和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压缩海外市场,中国制造转型迫在眉睫。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