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企业再次掀起抄底欧洲风潮。
10月6日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下称“国机集团”),已正式向德国竞争对手MAG提交了竞购要约;而MAG一位发言人证实,该公司现在正与潜在收购者进行谈判,预计将于第四季度完成谈判。
欧债危机之下,中国公司筹谋抄底德国企业,掀起一轮并购大潮。今年年初至今,中国制造类公司就已经产生了5起并购案例,如果国机集团竞购MAG成功,将使并购案例增至6起。
国机参与竞购
此次跨国并购,中国机械工业规模最大的国企——国机集团对外界似乎颇为低调。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位列世界五百强。
国机集团官网介绍,该公司拥有近50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7家上市公司,140多家海外服务机构,全球员工总数近10万人。该公司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1年营业收入达1930亿元。10月11日,该公司董事会秘书刘冰向本报记者称,现在不方便向外界透露任何信息。
“国际集团竞购MAG,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MAG是德国一家老牌的企业,在技术和品牌方面都具有优势。
MAG官网称,该公司是一家领先的机床和系统服务耐用品行业、在全球拥有完整的制造解决方案的公司。公司提供全系列的设备和技术,包括工艺开发、自动化装配、车削、铣削、汽车动力总成生产、复合材料加工、维修、自动化和软件,以及核心部件。这些技术的重点工业涵盖航空航天、汽车、重型设备、铁路等多个领域。
MAG在全球有3500名员工,该公司业务遍布美国、德国、法国、中国、印度、韩国、俄罗斯、英国、瑞士和匈牙利等多个国家。
2011年, MAG年度营业收入大约10亿欧元。该公司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前盈利(EBITDA)为1.05亿欧元。
“陷入危机的MAG,早已经聘请高盛公司协助其寻找买家。”陈湛匀介绍称,根据公开披露,MAG的出售方案分为两个:出售整个公司,期望超过5亿欧元;出售欧洲业务,至少2.5亿欧元。
而据路透社报道,日本小松制作所与两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也提出收购MAG的欧洲业务,另有7家公司提出收购MAG的美洲业务。而此前,中国国内的沈阳机床(000410.SZ)、大连机床集团、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等几家制造企业也曾意向收购MAG的业务,不过现在已经退出了竞购行列。
中资千亿跨国并购
“受累欧债危机,越来越多的中国国营民营企业家开始走出国外。”陈湛匀表示,而世界制造领域具有品牌和技术优势的德国,自然更受到中国渴望对外投资老板的青睐。
据统计,今年1-5月,德国1.2万多家企业破产,不少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品牌面临消失的困境。一位长期观察跨国并购产业的研究者向本报记者表示,这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并购机会。以前,中国企业用“市场换技术”都难以与德国优秀的企业合作,而现在收购德国的优秀企业,对中国制造企业提高技术
而言,是不可错失的机会。
事实上,本报记者经梳理发现,2012年1月份以来,中国企业共并购5家德国制造类企业
今年1月,三一重工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3.6亿欧元全资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3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凌云集团联合国内其他企业,将全球最大的车锁制造商德国凯毅德纳入旗下;7月,徐工集团收购了德国混凝土巨头施维英公司52%的股权;8月,山东重工斥资7亿欧元收购德国老牌叉车制造商凯傲25%的股份;9月底,武钢收购蒂森克虏伯旗下的激光拼焊集团。
据统计,2011年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并购金额超过700亿美元,几乎是2010年的10倍。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和参股外国企业的投资高达239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则只有79亿美元。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