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海洋经济成为热点 高端装备将是蓝色产业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10-18

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是未来10年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重点,海上风能、海水淡化等技术装备前景较好。“十一五”期间,全球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年市场规模约500亿—600亿美元,中国油气开发装备年销售额约300亿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7%。我国整体海工装备制造行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配套能力严重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未来5-10年是产业发展关键期。

根据IEA预测,未来10年,全球海洋油气产量在全球油气产量的比例将不断提高(10年后会下降),同时在油价维持高位的背景下海洋油气开发的经济性也得以体现,因此,未来10年,全球对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需求将保持增长趋势。

作为海洋新兴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受到高度重视。纵观各省市出台的各种促进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规划,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都是重点之一。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我国海洋工程行业发展目标,提出“十二五”期间培育5-6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工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对应我国海工装备市场规模将扩大6倍,行业复合增速将达46%。

早在2010年,企业们就在关注海洋装备的制造,据统计,以国内大型船企为主要力量的中国海工船企,已经占据了全球近16%的市场份额,可以与韩国、新加坡等制造强国一争高低。但在蓬勃的市场需求下,这一格局并不稳固。就目前来看,国内企业虽然在海洋工程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占有一席之地,但也主要处于制造环节的中低端领域。

先进的设备意味着海洋开发正在逐步从浅水走向深水,足以可见,在未来,有技术含量的海洋装备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对于企业来说,谁掌握了海洋工程设计技术和设计标准,谁便占据了产业的主导。

有专业人士表示,目前我国企业承揽的主要是技术门槛较低且技术成熟定型的海洋工程产品的建造项目,如自升式钻井平台、1500米以内作业水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浅水工程施工装备等。另外,我国企业在建造业务领域的参与度还不够深入,大多数情况下只负责钢结构的建造和总装集成这些工作内容属于建造业务领域中技术含量较低的部分,而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核心配套产品和零部件基本上都是由欧美企业提供。

然而,不可否认,设计才是海洋工程产业的龙头,谁掌握海洋工程设计技术和设计标准,谁便占据了海洋装备产业的主导,把握着产业发展命脉,主导蓝色产业的发展。

港口物流自动化产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香港和记黄埔、新加坡港务、丹麦马士基、荷兰铁行渣华等纷纷介入中国港口物流市场,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港口布点与寻求合作。同时,中远、中海、海丰、招商局物流等国内领先的物流和航运企业充分发挥本土化优势,把港口作为发展基地,加快构筑面向全球的物流体系。

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港口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阶段。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重点建设集装箱、煤炭、进口油气和铁矿石中转的运输系统,扩大港口吞吐能力。我国港口物流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港口物流从原来“港到港”模式向“门到门”的一体化物流模式转变,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向涵盖报关、加工、包装、库存管理、配送、信息服务的综合物流服务延伸,港口物流资源集聚的优势进一步发挥。

很多临海省市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将地区定位为国内或国际航运中心。福建省就提出,“将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共同打造成各类航运要素集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航运物流中心”;而天津的定位也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

事实上,各地在制定相关规划时也是把港口物流业列为海洋经济主导产业来发展。《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和港口物流业。组建集装箱船公司和大型船队,推进海运船舶大型化、专业化,至2015年,全省远洋运输企业船舶总吨位达750万载重吨。加快培育现代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加强与中海、中远等大型央企及国际著名物流运输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10/n42788.shtml
本文标签: 海洋工程   海工装备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