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及认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真正内核就是不断引进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手段,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产业进步的主要因素在于技术。由技术进步引发装备水平、生产流通手段以及管理的进步。
不过,在夏敏仁看来,正是在激发技术创新的环节上,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当下,经济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而技术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症结在机制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人才机制、创新机制,这大大制约了我国结构调整的步伐。”
成就与问题并存
“应该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健康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回顾十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之路,陈及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陈及指出,这一方面表现在自主品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上,包括对落后产业的淘汰,例如对于小水电、小水泥的调整。另一方面则表现在现代化新型产业的显著进步。例如创意、IT以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都取得了非常明显进步,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也在显著提高。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7682.5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000万吨、炼钢产能7200万吨、水泥产能3.7亿吨,在关闭造纸、化工、纺织、印染、酒精、味精、柠檬酸等重污染企业方面都取得积极进展。
与此同时,诸多现代化、新型产业获得长足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74919亿元增长到173087亿元。
从发展速度上看,“十一五”期间发展最快的是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次之,房地产业排名第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更是获得了大力推动。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
在政策鼓励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了各地政府的重视,并取得较大发展。以成都为例,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成都市政府近日出台了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将成为成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突破12000亿元。
近年来,成都市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近几年发展相对突出的还有文化产业。以上海为例,“十一五”期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约为12%,高于上海同期生产总值年均增幅接近1个百分点。
十年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就,但问题也仍然存在。
在夏敏仁看来,十年来调结构有所进展,但低于预期。
夏敏仁指出,在1992-2002那个十年间,解决了资本稀缺和为中国产品寻找市场两个问题,但也遗留了一些问题,即产能的高速扩张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2002-2012这十年间,我们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体制僵化、路径依赖以及利益集团阻碍等原因,进展较慢,至今,结构调整仍不完善。
例如,钢铁、水泥等产业的调整仍旧不太理想,除了以上所说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就业出口,因此很难快速地调整升级。
“就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成就不小,问题也很多,我们寄望于下一个十年能有更好的解决。”夏敏仁说。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