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汽车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只能从事单一工种,新一代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包办焊接、铆接、粘接,及安装零部件的四项工作。
荷兰德拉赫腾——在中国沿海地区飞利浦电子公司(Philips Electronics)的工厂里,成百上千的工人用他们的双手和特制工具来组装电动剃须刀。那是老办法。
在荷兰乡间的一家姊妹厂里,128个机器臂以瑜伽式的灵活度做着同样的工作。视频摄像头引导它们进行的操作远远超过最灵巧的人工能力。
一只机器臂不停地在两条连接线上做出三道完美的弯,然后将它们穿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小孔中。这些机器臂飞快地运行,为了不伤及管理它们的人,需把它们放在玻璃柜子中。它们每天三班、一年365天不停地工作,不需要茶歇。
荷兰飞利浦工厂里,机器人取代了数百个工人在工作。
总共算下来,这家工厂每班有几十名工人,是中国珠海那家工厂的约十分之一。
这才是未来。新一代机器人比汽车制造商和其他重工业生产商目前普遍采用的机器人要娴熟得多。它们正在世界各地取代制造业和配送行业的工人。荷兰这样的工厂与苹果公司和其他一些家用电子电器巨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些公司雇佣成千上万的低技能工人。
负责飞利浦德拉赫腾生产线的电气工程师宾内·菲瑟(Binne Visser)说,“有了这些机器,我们可以制造世界上任何的消费者用设备”。
许多行业高管和技术专家称,飞利浦的做法将会超过苹果的而处于领先地位。即便是苹果iPhone的制造商富士康,在继续兴建新工厂、雇佣上千名新工人来生产智能手机的同时,也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安装100多万个机器人以增补其在中国的劳动力。
富士康没有披露有多少工人将被取代,也没有说何时取代。但董事长郭台铭已经公开表示支持使用更多的机器人。根据官方的新华社报道,今年1月,谈到自己全世界100多万名员工的时候,他说,“人类也是动物,如何管理这100万动物让我很是头疼。”
位于中国深圳的富士康生产线。
机器人日益下降的成本和不断增加的精密度,在经济学家和技术专家中引发了新一轮的辩论:人类工作岗位消失的速度将会有多快。今年,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经济学家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 和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为转变会迅速发生提出论据。在他们合著的《与机器赛跑》(Race Against the Machine)一书中写道,“这种对人类技能蚕食的速度和规模是比较近期的,将带来深远的经济影响。”
在他们看来,低成本自动化的到来所预示的变革,与上个世纪农业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规模类似。那次变革使美国从事农业的人数从劳动力人口的40%降低到如今的约2%。麦卡菲说,新的变化不仅类似于农业的工业化,而且类似于上个世纪制造业的电气化。
伟创力公司(Flextronics)高管迈克·丹尼森(Mike Dennison)问,“在什么情况下电锯会取代保罗·班扬(Paul Bunyan,传说中的伐木巨人,译注)?”伟创力是一家总部在硅谷的消费者电子产品制造商,正在其组装工作中越来越多地采用自动化操作。“总有一个价格点。我们现在非常接近这一点了。”
但资深机器人专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格伦代尔的应用思维公司(Applied Minds)工业产品设计师布兰·费伦(Bran Ferren)争辩道,通用组装机器人仍很遥远,这个梦想的实现仍面临巨大的障碍。他说,“我早年曾对能干任何事的通用机器人有天真的幻想。但你还是需要有人在旁边。人很擅长想出办法,怎样把散热器回旋地插进去、如何把软管套上。这些事对机器人来说还很难做。”
美国加州,机器人在一条太阳能电池组件流水线上工作。
除了技术障碍,还有来自工会成员和社区的阻力,他们担心失去工作。尽管由于亚洲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上升,加上对知识产权被剽窃的担忧,使一些工作机会正返回西方国家,但是机器人的增加意味着美国创造的就业岗位也许比预想的少。
以伟创力在旧金山南部米尔皮塔斯的巨型太阳能组件厂为例。硕大的标语牌上宣称“将就业岗位和制造业带回加利福尼亚!”(目前美国使用的大部分太阳能组件由中国制造,而中国也正在进行工业自动化。)
但在这家最先进的厂房里,组装线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地运行着,机器人随处可见,工人却寥寥无几。所有的笨重工作以及绝大部分的精细活都由机器人完成。机器人将太阳能电池排列起来,然后用玻璃封装。工人只有少量的事做,比如裁剪掉多余材料、穿引导线、以及用几个螺丝钉把每块太阳能组件的简单框架固定住。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