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面向未来的自动化技术(2)

  • 来源:《今日自动化》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10-22

在未来的工业发展中,智能化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智能化不仅能够提升传统制造水平,而且能够满足高技术发展要求;同时,智能化既智能又符合伦理标准。另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现代制造服务业提供了技术保障,也将将推动机械制造业生产方式发生全新的改变,此外,智能化还有助于缓解环境和能源对机械制造业的制约。

软件在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随着硬件的成本不断下降,硬件冗余已被广泛理解和应用,同时,硬件设计越来越成熟,能够满足各种预定的要求,达到很高的可靠性水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即使可靠性水平不太高,人们也难以在设计软件时确保完全满足预定的要求;而包括从控制系统到安全系统、从单独的系统到复杂的集成系统的工业系统,对软件的依赖却越来越大。这就是说,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以至于更难控制其可靠性。于是,由于软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失效、事故甚至停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自动化系统中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高。据可靠数据显示,在装备制造系统中,由1980年至2010年的30年来,软件成本由10%增至40%,电子电器成本由10%增至25%,机械成本由80%降至35%。此外,软件的复杂性随着软件变大呈指数增长,所需的开发时间也越来越长,而且软件出错的概率也不断增加。可见,对软件的复杂性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性日益迫切。

显然,在工业控制领域,软件设计的工程化必须在其全生命周期完善实施,即在设计阶段、仿真阶段、程序编制阶段、调试阶段、现场调试阶段、运行阶段以及支持服务阶段(对供应商)、维护阶段(对用户)全面实施。

其中,编程语言是实现软件功能的基础。对一个控制系统来说,软件的重要性不可置疑。用什么样的编程语言来编制应用软件,并且为贯穿于整个软件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坚实的基础和足够的支持,极为关键。这种编程语言必须建立在现代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之上,用它来实现软件的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必要功能,它首先必须具备以下特性:结构化、可分解、可重复使用、在软件的执行过程中必须是可控的,同时必须是可以被认证和被确认的。

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密切融合

在当今我国国情和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快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两化融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工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随着科学与技术革命的发展,这个动态发展过程体现在每一个工业企业中,就是要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对象,以优化企业的开发、生产、管理和营销等业务流程为主要内容,持续不断地接近和超越世界工业的现代化先进水平。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自动化的体系结构从底层的制造自动化到顶层的管理自动化,完成了由五层模型向三层模型的演变,充分体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10/n42990.shtml
本文标签: 制造业   工业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