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从机械走向智能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它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机械手和操作机的基础上,采用伺服机构和自动控制等技术,研制出有通用性的独立的工业用自动操作装置,并将其称为工业机器人;60年代初工业机器人很快地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196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用21台工业机器人组成了焊接轿车车身的自动生产线。此后,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研制和应用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热处理、焊接、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进入本世纪,工业机器人从机械走向智能,人工智能元件的加入,使得机器人可以听懂操作员的语音指令,甚至独立开展工作,大大降低了人力负担。
专家罗庆生:我国机器人差距主要在器件与控制技术
真正的工业机器人起步于上个世纪60年代,在70至8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世界上机器人研发强国主要是日本、美国等国家。
从发展历程上看,机器人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就是人教机器人怎么做,然后机器人加以重复,主要应用于工厂生产等领域;第二代是普通传感器机器人,它们有了基础识别能力;第三代就是复杂的传感器机器人。而家务机器人,在战场上的反恐机器人等由于需要自主完成一些工作,就属于第三代复杂的传感器机器人,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智能机器人了。
我国的机器人研究起步于70年代,最近10年来发展非常快。已经明显和国外缩短了差距。目前,我国机器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第一、第二代机器人差距主要体现在电机、驱动器等器件上,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不高,质量寿命较差等,这些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而第三代机器人的差距主要就是控制技术和智能技术。这需要全体机器人研究者一起努力。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