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中国机床市场面临着一场中高端的挑战 (3)

  • 来源:互联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10-30

我国机床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机床行业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表现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情况是,我国各大汽车厂的发动机关键部件的生产设备仍然以进口为主。目前,进口设备价值在我国汽车发动机生产中占有90%~95%的比重,发动机生产线使用的刀具,国产化率未超过10%。

与进口装备相比较,国产机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集成技术欠缺,缺乏将工艺系统、物流系统集成为柔性制造单元或流水生产线的技术;

第二,国产机床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特别在汽车这种大批量生产模式下,矛盾显得格外突出;

第三,国内企业对用户的服务还停留在售后服务阶段,而汽车行业普遍要求提供整体工艺装备解决方案。这些差距和问题应该引起国内机床生产企业的充分重视。

我国整个机床工具行业的产业链及其产业结构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我们的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和刀具相对于主机发展呈现严重的滞后态势,相对于主机来讲,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和刀具在“强”和“大”方面都不尽人意,和当前的世界水平乃至中国台湾的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高档数控机床采用进口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不掌握核心技术,严重制约了主机制造技术的发展。而且,大量使用进口的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主机厂降价的空间很小,所以,尽管国内机床的产品结构和数量都提高了,但是利润没有提上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提高功能部件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加快功能部件产业化进程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也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中国机床要走中高端路线

我国中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之下,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少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增强了中国机床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但不可否认,国内机床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10/n43404.shtml
本文标签: 机床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