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1月10日,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以1.78亿欧元的股权投资加上1.96 亿欧元的贷款额度,获得了全球最大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有限公司75%的股权,完成债务重组程序后,绝对控股。
就在这一消息公布的同时,坊间亦传言潍柴集团还将收购另一家欧洲公司。
9月3日,传言变现。这一次潍柴动力是以4.67亿欧元,通过增资形式收购德国凯傲集团25%的股权,同时以2.71亿欧元收购凯傲集团旗下林德液压70%的股份。这笔总额7.38亿欧元的投资,也是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最大一起并购案。
参股全球头号工业叉车制造商凯傲集团,控股凯傲旗下的液压巨头林德液压,山重潍柴一时风头正劲,外界赠喻谭旭光“狩猎欧洲,野心毕露”。
“惊心动魄”,相比旁人形容的举重若轻,主角谭旭光显然无法平静,“故事很精彩,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都用上了。”
其实,对于“并购”这个词,谭旭光一直慎用,因为太显强势。尽管谭本人留给外界很强势的印象,但他并不希望在实施“战略重组”的时候,带给对方太过强势的感觉,况且企业还不具备去西方市场“亮肌肉”的资本。
自欧元区陷入债务危机后,中国企业屡屡出手收购欧洲公司资产。尤其今年以来,装备制造业,像三一重工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亦引发了不小的震动。面对中国企业的鲸吞蚕食,欧洲媒体甚至惊呼起“狼来了”。
“ 我们有了资本上的优势,可以实现战略重组,但并不等于我们就是一个综合素质非常强的公司。买人家的股权,说明人家在某些方面比我们强,所以才会买。”谭旭光偏爱用“战略重组”,也是为了让“大家都好接受”。
“示弱”的谭旭光仍在布局:“三年后,还会有惊喜”。向记者抛出这句话,谭旭光毫不掩饰内心对山东重工日后称雄的强烈渴望。
那么究竟在海外并购上,山重潍柴经历了怎样的惊心与曲折?行业低谷时的投资布局会透露谭旭光心中怎样的意图?欧洲资产能为中国企业的雄起补钙吗?
拿捏并购火候
表面上看,是潍柴动力注资凯傲集团,但实际上,这是中国企业与国际资本的一次交易。
潍柴动力参股之前,凯傲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是“杠杆收购天王”KKR 集团和被称为“金融海啸背后操纵者”的高盛集团,两者各持凯傲集团50% 的股权。
2006年,KKR与高盛以40亿欧元的价格买下了以生产叉车等商用车见长的凯傲集团。彼时,凯傲的年销售额超过46亿欧元,仅次于丰田,全球排行第二。
买下凯傲集团后,KKR与高盛欲一手力捧凯傲超越丰田,另一手则计划将其送进资本市场,从而为日后的退出铺路。
不过,事与愿违的是,金融危机来了,欧洲经济自此萧条,凯傲非但业绩指标停滞不前,更是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离IPO也越来越远。2007年凯傲集团年收入约为43 亿欧元,可到了2011 年仍只有44 亿欧元,净利润却为-9292.6 万欧元,其净资产则为-4.88亿欧元,资不抵债。
KKR 和高盛被“套牢”了。
2011年3月间,北京昆仑饭店的一个房间内,谭旭光第一次见到了凯傲集团CEO 高登。高登的来意是向中国企业兜售凯傲旗下的林德液压。随后,谭旭光飞去德国,实地考察了凯傲集团,与高登达成默契:“只要有这种机会,双方及时沟通”。
去年底,有人告诉谭旭光,凯傲集团可能要卖。得到信息后,谭旭光再次在北京昆仑饭店里密会高登,尽管高登并没有最后决定权,但却为谭提供了第一手的信息。
当然,谭旭光也明白,这种机会,对方绝不可能只寄情于潍柴。事实上,国内大的机械巨头们也已经知道了一些情况,与凯傲亦有接触。
“思忖了一夜,灵光一闪,我琢磨出个方案,70%加25% 加1。”谭旭光认为,他创造出来的这个方案,对方很难拒绝。收购林德液压70% 的股权,再买下凯傲集团25% 的股权,加1 则是凯傲集团在亚太地区的业务,潍柴动力具有主导权。
“林德液压有50%的产品是供应凯傲集团的,失去‘抚养权’,凯傲恐怕就不会爱护这个孩子了。我多花一些钱,买了凯傲的一部分股权,为今后把凯傲也买回来,创造了机会。”谭旭光颇为得意的说,“实践证明这个方案是明智的。”
同时,这个方案还过滤掉了一些竞争对手,因为“买叉车的不一定买液压,买液压的不一定买叉车”,国内很多买家其实都是准备竞购林德液压的。
对于凯傲集团的实际控制人KKR和高盛来说,听到这个方案后“非常兴奋”,原本计划卖5亿欧元,现在一下子可以拿到7 亿多欧元,只用卖出一部分股权,凯傲集团的负债率又可以降低一大截。
不过,按照当年KKR与高盛收购凯傲的价格,25% 的股权相当于10亿欧元,更何况这些年来,欧元汇率一直持续走低。KKR 和高盛难道会“割肉”?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