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对申报“低碳产品”的厂家设置了技术门槛。具体而言,用能产品将采取“实验室检测”加“现场核查”和“追踪检查”的认证模式;非用能产品将采取“现场核查”加“跟踪检查”的认证模式。
以家用电冰箱为例,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将公布各大区域电网的排放因子,国家制定的认证机构将对每一家生产企业的电能表进行监测,并将用电量分摊到每一个产品,简单地说,用电量乘以排放因子就是碳排放量。
低碳产品认证未用全生命周期方案
田晓飞介绍道,“低碳产品认证”是为了解决过去节能产品“节能不低碳”的问题。比如一级能效空调通常比二级能效空调价格高,有的产品贵在换热器的用铜量上,虽然节省了用电,但由于铜的开采和冶炼过程的碳排放量极大,假设前者用铜3斤,后者用铜1斤,那么后者虽然能效较低,但比前者低碳很多。
这涉及一个概念——“产品生命周期”。“如果空调器能效比的提升效果不是通过技术创新,而是通过过量使用铜材,但又无法有效回收这些铜材,那么,该产品从使用阶段来看是低碳;但从原材料采集、产品回收等阶段来看却是高碳的。”田晓飞解释说。
纵观全球,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鼓励企业生产低碳产品和提供低碳服务,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相关机构的支持和倡导下,评估和披露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向产品授予碳标志,开展低碳产品认证。
2006年起英国碳信托(Carbon Trust)开展了“碳削减标志计划(Carbon Reduction Label Scheme)”,成为开创低碳产品认证的光锋,目前已经为包括Tesco、可口可乐、Boots等20多家厂商提供服务。2008年10月英国正式发布PAS 2050《产品碳足迹核查》标准,目前很多国家、组织和企业所进行的产品碳排放评估活动在不同程度上都参考了该标准。
然而,“产品全生命周期”方案并未见诸“管理办法”。有参与制定的官员和专家认为,国内企业并未建立起从原材料、中间品、制成品、销售商、消费者的一整套碳排放数据库,且尚未建立废弃产品强制回收制度,从生产厂到分销商的运输过程中也难以监测移动排放源的碳排放,因此实施“碳足迹”并不现实。“管理办法”重点关注原材料采集阶段、产品生产制造和使用阶段。
钱国强提醒,由于国内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并未考虑采用“全生命周期”模式,而发达国家的沃尔玛、宜家等自愿实践“低碳”甚至“零碳”的大企业在采购流程日益提高碳排放标准,从而给国内的上游供应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随着“十二五”乃至“十三五”国家逐步建立基于行业和地区的碳排放监测、核算和核查制度,我国也有必要适时向“全生命周期”模式过渡,提高国内供应商对碳贸易壁垒的应对能力。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