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日系制造业转移 中国汽车零部件模具企业自立更强 (2)

  • 来源:互联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11-01

在与欧美和日本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梁觉得最大的提升就是把国外先进的理念融入到自身的管理和研发体系、未来才有可能超越他们。

梁正华表示,就塑胶模具来讲,目前国内与德国的差距在于人员素质,同样的设备不同的人应用差距很大。“德国最值得借鉴的是他们的人才培养体系,德国从事模具制造的有很多年轻人,他们从高中毕业自就开始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中国则对专业技能的培训不够重视。”

虽然欧美零部件体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无论是欧美还是日系都不能解决中国本土零部件的技术水平。比如在自动变速箱领域,欧美日企业对中国自动变速箱技术上对行业的发展,贡献是微乎其微的,他们解决了需求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发展的问题。

而且日方对零部件采购权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本土汽配企业技术“空心化”,这间接使得本土整车企业对日本零配件的依赖度加强。

有数据统计,今年5月到7月,我国汽车零部件从日本进口金额呈增长趋势,7月同比增长9.6%,环比增长11.3%。其中,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发动机零部件、转向系统零部件的进口量均超过三成。这意味着,日本目前仍是我国汽车零部件的最大进口国。

在中国市场上,外资自动变速箱目前的地位无法替代,因为中国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器的市场占有率非常低,未来可能在中大扭矩变速箱领域会有所突破,但是对于外资的依赖还是持续很长时间。而且未来在零部件领域,整车企业与外资零部件合资的案例,如东风与格特拉克50∶50的合资模式不会成为趋势。一位欧洲零部件供应商高层告诉记者,外资未来在中国更加主流的方式还是绝对控股或者独资,后者对外资来说更好控制。至于股比,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本土企业最好的方法并不一定是股比的控制,即使是严格限制了股比也不一定能够换来最为核心的技术,关键是给本土品牌生存和成长的空间,去进行技术的积累和研究。日本最大的自动变速器制造商爱信的成功,虽然与丰田等日本企业的支持有关,但是其对于高品质的专业要求和积累才是最为核心的因素。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11/n43594.shtml
本文标签: 制造业   汽车零部件   模具企业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