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三一重机:挖掘机制造将因工业机器人而变(2)

  • 来源:互联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11-09

配套变革

采用机器人生产,绝不是单一的替代,而是整个生产体系的调整。

为了使用好机器人,三一重机对生产线进行了改善,尤其在机器人的前道工序上下了大功夫。因为,一旦前道工序的加工部件不能保证一致性,机器人就无法适应生产流程。

比如:在切割设备方面,采用激光切割机和精细等离子切割机,为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下料变形。而在成型工序上,则推广数控成型设备,以保证成型精度。

事实上,三一重机对改善配套设备的投入,远远大于对机器人本身的投入,“(前者是后者的)可能六到七倍吧。”田文胜说。

更大的改变在于,这其实是一场管理模式的变革。作为如今三一重机的一把手,俞宏福感受颇深:“所有的过程必须标准化,要受控。管理思维定式要改变。”

在以往的采购上,同一种零配件可能来自于不同厂家,而且价格是主导考虑因素。但是,因为机器人对零配件的一致性要求极高,三一重机开始要求供应商提供自己指定的材料。而这一点也直接反映到管理制度中,在材料的选择上,一致性成为首要指标。

其实,伴随2008年三一重机第一批4台焊接机器人和2台切割机器人应用成功,三一集团的精益生产也轰轰烈烈地展开。机器人配套设备和生产流程的改善正得益于此。当然,机器人的推广又反过来推进了三一精益生产的深入,“使用机器人,在很多方面不想精细都不行。”俞宏福说。

2008年以后,机器人开始大规模在三一重机推广。此举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其挖掘机的使用寿命大约翻了两番,售后问题下降了四分之三。“而且一个焊接机器人的效率大约相当于四五个焊工,大大提升了效率。由于规范了管理,又进一步提升了整个生产体系的效率。”俞宏福欣慰地说。不但如此,机器人的使用减少了工人数量,管理模式的重心从原来的管人转移到了管理设备上,相对而言,管理设备要容易很多。

当然,尽管机器人和人不一样,但机器人对管理者的要求依旧很高。也就是说,机器人每天不知疲倦地工作在生产线上,也要把这些无生命的设备看成是有生命的,如同维护我们的健康,不生病或少生病。这就对维护提出更高的要求。

田文胜直言不讳地说:“如果没有机器人,挖掘机上不来。我们专做挖掘机产业的现代化管理就没有质量保障系数。”

从点到系统

虽然扩大了规模,但早几年三一重机对于机器人的使用,仍然停留在点上,而非系统化集成应用。到2010年,三一重机已经实现销售12000台,成为首家产销过万台的民族挖掘机企业。次年起,他们开始更多地发挥机器人的智能,让这些“战将”真正规模化,成为一个体系。

以在三一重机占主体的焊接机器人为例,焊接结构件的机器人使用率已达80%。它们被加装了站点控制器,作为生产车间的一个单元,通过无线网络和其它站点保持联系。所谓其它站点,还包括车间其它设备,比如:数控加工中心,AGV(即自动导引车)。

而整个生产线的控制等级分为三级:基础级的站点控制器、处在同一功能区内的设备以及一个中间级的区域控制器,最后还有一个最高级的生产线控制器,实现生产线的信息交换和状态监控。通过三个层级的控制系统,AGV小车自动完成工件在焊接、机加工等工位间按工艺流程的移动。

换言之,这些机器人真正像人一样,形成小组,紧密配合,集体作战。从进料到出料,流程严谨。一旦某台机器人出现故障,后道工序的机器人会自动停止工作。

现在,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三一重机的整个生产流程几乎处处可见机器人的身影。人,既是指挥者,又是协作员,比如:工件上机器人的焊枪无法触及到的拐角处,就需要人工补焊;还有一些特殊工艺,也需要工人亲力亲为。

机器人纵然再强大,风险依然会有。“产品的一致性,既包括一致的好,也包括一致的坏。怎么避免一致的坏,做到一致的好,这是关键。”俞宏福说,“如果使用不当,机器人对企业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即便如此,他仍然坚信,在中国人口红利减弱的背景下,中国工业化要创造新的竞争力,必须进行变革,企业对机器人的使用一定会越来越多。但是,“机器人不是单一机器的概念,它是一个体系,需要我们事先去筹划,需要改变我们的思路和管理方式。”俞宏福强调。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11/n43824.shtml
本文标签: 三一重机   挖掘机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