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门”折射经营困境
打发员工“各回各家”或为无奈之举,但有媒体曾经算过一笔账,此次停工放假的350名员工将每月为华锐风电节省70万元左右。按此推算,一年下来,放假省下的成本不会超过1000万元,而华锐风电顶着舆论压力做此决策,资金困难可见一斑。
华锐风电于2006年成立,曾经经历了高速发展的辉煌阶段, 2007年到2010年间,公司净利润从1.26亿元猛增到28.55亿元。2011年1月5日,华锐风电更是以90元/股的发行价华丽登场,创下了主板市场20年来发行价的最高纪录。
然而随着国内风电政策收紧,以及风电上网等问题的凸显,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风电装机新增市场快速下滑,华锐风电的业绩也每况愈下。财报显示,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04.3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8.66%。进入2012年,风电行业继续行业跌势,华锐风电第三季度报告的发布更是让人难以乐观,前9月实现营业收入36.34亿元,亏损高达2.55亿元,同比下滑了128%,其中,单季亏损高达2.8亿元,这是华锐风电四年来首次出现亏损。
遭遇季报之困的不仅仅是华锐风电,金风科技、明阳风电也成为“难兄难弟”。第三季度,金风科技营收24.6亿元,净利润为负3243.88万元,为2008年以来的首次单季度首亏;明阳风电营收同比下降58.6%至7.878亿元,净利润下降94.4%。至此,风电三大巨头两年前在资本市场上创造的神话已全部落幕。
■ 记者快评:
风电“过冬”靠什么?
从大赚到大亏,短短几年间,风电企业的经营情况发生巨变。业绩下滑、利润骤减、应收帐款激增……昔日风光无限的风电行业如今却成了众多风电设备制造商深陷的泥淖。分析今日困境的原因,华锐风电创始人之一阚治东的话说的很实在:华锐风电业绩下滑一方面有宏观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更要检讨自己,前期扩展步伐太大。
问题摆在面前,风电这个“冬天”怎么熬?企业“过冬”靠什么?
首先,降薪、裁员并不能真正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定的资金压力,但并非企业长远发展的治本之策。根据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未来风电仍是一个具有前景的产业。事实上,科技人才、熟练工人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财富,留得青山,才不怕在未来市场回暖时“没柴烧”。
其次,风机设备企业“中国制造”的老路不能再走,走出“寒冬”需要实力的支撑,企业应尽快摆脱关键技术依靠国外、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等问题。例如风电巨头华锐风电,一年来除了业绩缩水,还有两次重大安全事故和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其“野蛮生长”过程中暴露了技术、管理等诸多短板。风电行业“御寒”必须要靠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来获得。
第三,风电行业“寒冬突围”不能单纯依赖政策扶持,真正能救自己的还是企业自身。“现在中国的风电市场占世界市场的40%,不是市场小,而是来分这块儿蛋糕的人多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分析称。风电企业的问题应由市场竞争来解决,寒冬期的这一轮洗牌,缺乏核心技术、产品质量欠佳的风电企业将出局。因此,反思既往发展模式的不足,重视技术和研发,摆脱“中国制造”的窠臼,提升核心竞争力才是真正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的良方。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