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上海电气请用户做创新“同盟军”

  • 来源:解放日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12-02

行业需求低迷,发电设备主机厂的日子不好过。但近期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两大国家示范工程先后实施,为行业注入“强心剂”:9月,国内首个百万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落户泰州,成为今年火电领域唯一入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项目;11月,国内第一套绿色煤电装置―华能(天津)煤基IGCC电站成功试运行96小时,标志我国在清洁煤发电前沿技术上取得实质突破。

两大“重磅”国家示范项目,既代表了煤电在向节能和清洁方向转型中的技术革命,又让市场叫好――低耗高效的新技术为发电厂“雪中送炭”,成本收益和环境回报双丰收。

创新并非总能与市场“合拍”,特别是前沿技术,不管研发还是应用,充满风险。为何上海电气的自主创新,接连“正中靶心”,与市场需求丝丝入扣?

“没有用户支持,产学研再好,也没有用武之地。”上海电气集团首席技术官、电站集团执行副总裁黄瓯一语道出企业创新研发的与众不同之处。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在研发全程中与用户紧紧捆绑。企业先判断行业走向,提出课题;再请用户加入判断研发需求;随着产学研的推进,用户的“戏份”越来越重,给方向、提意见、参与设计,直到项目落地。就这样,一套“捆绑式研发”模式在上海电气形成。

“在煤电行业,过去用户说了算,后来主机厂通过自主创新声音变响了,而现在我们要和用户形成‘合声’。”集团总工程师袁建华说。“合声”是为了避免“一掷千金”攻关出来的新技术得不到市场认同。

要市场认同,首先得让用户读懂自己:在创新什么,能撬动怎样的市场价值。现在开市场推介会,电站集团毫不吝啬地将研发思路与用户分享。“我们不怕‘泄密’,而是希望与市场一起,把‘秘密’变成新动力。”市场部门人士表示。

在电站集团看来,“捆绑研发”,“绑”在一起的机构越多,合力就越大。袁建华介绍,在百万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项目中,多个单位全程参与,两年攻关中,开了10余次碰头会,交流进展、对接需求、解决问题。

“两个示范项目,还只是我们‘武器库’里的冰山一角。”集团研发人员介绍,近期集团在海水淡化、空冷岛、燃气轮机、核电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均取得技术突破。由于研发都与用户单位密切配合,因此新项目、新订单纷至沓来。而在超导电机、潮汐发电等更为前瞻的领域,集团正与用户一起研发。“暂时不用的技术也是企业的竞争力,有了用户参与,我们就能时刻把握市场需求,一旦时机成熟,储备技术就能引领市场,占据优势。”袁建华说。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12/n44094.shtml
本文标签: 上海电气   创新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