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寻找富士康机器人(4)

  • 来源: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12-03

更多

这个解释也解答了一类问题:为什么电子制造业到目前仍然在依赖中国工人。或者说,为什么富士康至今仍要在各地全力招工,以应付iPad mini,以及iPhone5爆发性的生产需求。

即使是那些从事机器人开发的业内人士也承认,至少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电子厂,他们很少能见到成功让工业机器人替代包括梳理走线、装嵌电子组件、特定螺丝的穿扣、吸取RT布等人手装配的例子。

“机器人不是万能的。(在电子制造业里)不要说富士康的生产线,国外完全没有人的电子工厂也不多。”深圳众为兴机器人事业负责人常海生说。

不过,即使是手工盛行的装配部门,也有被机器人逐步蚕食的空间。譬如那些来自日本的SCARA机器人,它们有的已运作在富士康的装配生产线上。这些机器人的品牌,大多随“日本制造”而强大,有的起源于1980年代的精工表生产线。

iPhone的设计,使那些拥有精度、柔顺性乃至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找到了电子制造自动化发展的空间。譬如,iPhone5里面已出现了只有1.5毫米大小的螺母,肉眼和人手无法处理向其打进螺丝的工作。

约自2009年开始,一些携带摄像头,能在手机上进行类似攻锁螺丝动作的机器人,也在富士康的工厂里使用了。这使得iPhone和iPad等的装配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几乎所有我访问过的机器人业界人士,或者生产车间的组织者,都对这类更精细的机器人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上海工博会工业机器人专展里,我也看到,在这类小巧的、平台式机器人的展区周围,人头涌动,观者如潮。

“机器人在一些基本任务上表现得十分出色,但是在更加精细的配装工作方面,我们人类则更具优势。”ABB的高级首席科学家 George Zhang 认为,富士康将会逐步使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人完成配装工作——“但是至少也要等到 iPhone 6之后才会出现。”

也有人完全不同意机器人可以在电子制造业大展拳脚的说法。台湾研华股份董事长刘克振向我的同事表达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富士康在工业世界里是一个特例。“唯有它超规模的产能,才能容纳研发和使用大批机器人的空间。对于订单小、变化多的制造企业来说,机器人没有意义。”

现在,西方媒体正期待着依靠精密装配技术的优势,把以电子产品生产线为代表的制造业,从中国拉回本土。10月,《纽约时报》以荷兰飞利浦的欧洲工厂与富士康做对比,描述了前者以128个机械臂细致装配电动剃须刀的自动化功绩,赞美着“机器人把牙签大小的转轴插入微孔中”的精细场面。

这篇文章的标题叫作“用机器取代人的革命”。飞利浦首席执行官万豪敦(Frans van Houten)在文章中说:“我看到中国人也将使用机器人。让制造业重返西方的机会窗口,是在中国人用机器人之前。”

为中国制造

“无工伤,不抱怨,勤快的中国机器人!”现在可以在各种行业杂志看到类似的广告语。

11月中旬,我准备再次出发,到深圳参加高交会去寻找FOXBOT。每一年,富士康都是高交会的大明星。然而,这一次,我还没收拾好行李,便有参展商打电话告诉我,富士康的展位在高交会“消失”了。

这又是关于富士康的大新闻。媒体们纷纷揣测着富士康总部是否将撤出深圳,我也四处打听,富士康的机器人研发是否会有地理位置的变更,答案却不得而知。

在技术上,富士康从不公开示弱。郭台铭罕有地描述富士康工业机器人研发状态的言辞之一,就是向媒体表示:“机器人制造基础在于硬件、关键零组件、软件、系统集成以及远端遥控,而这五项技术现在富士康都有。”

无论如何,机器人已经是电子制造业界的热门话题了。在上海工博会的入口,国际机器人品牌的广告占据了最醒目的位置。在苏州和深圳,一些民营企业也已制造出小巧的工业机器人,以图进入富士康为首的,电子厂的装配线。

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价格要比欧美日,以及中国台湾的至少便宜三成以上,这些企业还会直接向客户打出类似“无工伤,不抱怨,勤快的中国机器人”的口号。然而国产工业机器人有着口碑上的苦恼,因为制造企业们最关心工业机器人的精度和稳定性,乃至智能化等技术指标,推销员们必须努力向工厂阐明“性价比的重要性”。

即便如此,国内厂商制造的工业机器人,也开始进入富士康的车间。对于国产机器人出现在富士康生产线上的前景,常海生并不一味乐观:“目前我们最难逾越的障碍,就是机器人里面的关键传动零部件,仍然被日本垄断。”

2011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总销售量达22577台,实现了50.7%的年增长。在中国台湾,当地政府正在全力支持鸿海(富士康的母公司)进行电子工业加工技术的研究,譬如“把零部件嵌入主板”的工艺自动化。一直以来,这工艺都依靠人手来完成。

对于富士康,以及那些在中国大陆扎根已久台资制造企业来说,工业机器人或者自动化生产设备是它们提升制造能力和开发新市场的机会。在一个正式的采访场合,台达机电事业部总经理张训海向我描绘了这个计划。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12/n44106.shtml
本文标签: 中国制造   富士康机器人   FOXBOT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