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3D打印缘何“遇冷”?(3)

  • 来源:创业家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12-19

许小曙创业之初便强调设备和耗材同等重要,并自主研发了尼龙材料,华曙今年的销售额不到2000万元,其中有一半来自这种耗材的销售,据称他的材料在国际上比同类产品便宜20%—30%。

桌面级应用兴起

在耗材制约国内产业发展的同时,得益于ABS工程塑料的国产化,近两年来桌面级(万元以内)快速成型设备在中国兴起。这类桌面级机器多采用熔融层积成型技术(FDM),将丝状材料融化后逐层喷涂成型。它们使用的耗材ABS,市场售价几十元一公斤,经一些快速成型厂商加工后可以卖到数百元。

而与美国一样,随着FDM技术专利过期并逐渐开源,更多创业者投身到这个行业,比如成立于2009年的杭州铭展。《创业家》记者通过对闪铸、铭展等桌面级设备厂商的采访了解到,要进入3D打印市场并不难,“英文好,有些机加工基础就能自己做”,“也有3000元一套的散件自己组装”。但要想赚钱却不容易,铭展创始人金涛告诉记者,公司每年收入不过300万元,一半来自快速成型服务,另一半来自自主品牌机器。

国内市场较小,国内企业也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太尔时代自2010年也开始生产桌面级设备,其名为“UP!”的产品已累积出口近4000台,据美国咨询公司Wohlers Associates出具的报告显示,太尔时代5000美元以上级别的设备在2011年占全球总销量的4%,排名第七。公司总经理郭戈介绍,虽然有开源技术,但其桌面级产品应用了很多自主技术,特别是软件方面均为自主开发,“怎么把模型分成层片?怎么规划路径?软件是来控制这个过程的,是核心和灵魂”。

但风险同样不小。快速成型领域的几种主流工艺在美国均有专利注册,华曙在国外销售上会采取与专利所有方进行合作销售的方法。许小曙说,他们在设计方面尽量规避专利,但“哪怕你没有专利问题他也会跟你打官司的”,“(大公司)打官司不是要打赢官司,是要把你(小公司)耗死”。

记者采访到的六家企业均表示近期很受资本市场的关注,但均未达成投资意向。对此,史玉升表示:“投资人想要短期取得效益,铸造技术几千年了,这个技术才二十年,你要给它成长的时间”。在许小曙看来,中国目前的情况和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1996年)的情况非常相似,“处在爆发性成长的前期,开始意识到这个技术,但是还没有广泛地得到应用”。

有人讲3D打印技术将来会替代传统制造业,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王华明说,要冷静,“未来的工厂就是一个人的工厂,自己设计、制造?可能缺个扣子,打印出来,这个行。”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12/n44339.shtml
本文标签: 3D打印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