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全球制造业的未来——机器人有大作为(3)

  •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12-19

这种模式被雷柏称为“一人屋”,事实上是两个人加一个机器人完成一个鼠标组装。一个人负责与机器人互动,另一个人进行最后产品的检测。在这种模式下, 两个人在10 个小时可以完成1000到1200只鼠标的装配。而以前的人工流水线模式是 8个人一天下来做2500只。

雷柏还在思考怎样让流程更精简。从生产线的布置,到厂房的设计,甚至标准化的物流,都因机器人的引进而被改变,围绕机器人的视角成为了新的思考出发点。

除了节省人力,机器人的使用也可以让同样的生产空间产出更多,产品质量的管理控制水平也能够得以提高。“机器人一起工作,这本身就是数字化,会有大量生产信息可以收集起来,从理论上讲可以对整个工位进行优化,可以调整工位之间的协调,就像机器人之间的合作,各个机器人工作负荷可以平衡起来,但人工比较难以控制。”ABB公司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业务部北亚区及中国负责人顾纯元说。这意味着人可以根据数据来分析改进生产线的工作流程,进一步挖掘工序优化上的增长潜力。

当然,并不是生产任何产品或者任何行业都能用机器人。像成熟运用机器人的汽车行业,其工序本身就适合流水线自动化的大批量生产,而运用机器人较多的3C行业,也要视其生产产品本身的特点和工序特点而定。

根据不同的情况,企业也要衡量自己的投入和产出比。富士康为众多厂商的电子产品进行代工,而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以iPhone为例,过去几乎每年都有一代新品推出。如果随着产品的改变而频繁改变生产线设置和机器人的生产方案,成本可能就收不回来。

“工艺是特定的,机器人本身是通用的,可以应用在任何工厂。但是如果机器人抓一瓶水、一个盒子,不改夹具是不行的;同样的机器人,如果不抓东西,而是去做打磨,就是换了另外一个工艺,编程也不一样。”顾纯元说。

使用机器人意味着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如果工厂在产品的标准化和批量生产方面还没有找到平衡点,那么机器人替代人力就可能是一个并不实惠的方案。

当然,也不一定只有大规模生产和大型的厂房布局才能使用机器人,小作坊式的厂房统一批量生产也可以应用机器人。未来厂房的空间可能因机器人加入到生产线而缩小,不再与人员的扩张成正比。

在ABB这样的欧洲大型机器人厂商占据的主流市场之外,一家起源于丹麦的创业公司Universal Robots则选择了以灵活、体积小的小型机器人为突破口。Universal Robots的名字取材于一部关于机器人的小说,这家公司于2011年开始进入中国。

10月份,江苏昆山东威电镀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刚刚装备了两台Universal Robots生产的UR5型机器人。这两台小型机器人的作用是在生产线上对电镀板进行自动上下料。UR5型机器人在外观上看是一种小巧灵活的机械臂,它自身只有18公斤,能够负载抓取最大5公斤的物体。东威公司将其悬挂固定在电镀机上,用两台机器人配合,一台在电镀工序的生产线起点抓取电路板进行上料,而另一台则负责在结束时从生产线上取下。UR机器人本身小巧的适应性使得它能灵活地适应生产线的特殊布局。

在没有扩大或改变东威公司厂房布局的情况下,只需对生产线稍加调整,将体积小巧的机器人安置其中就可以工作。“东威工厂内的生产线之间间隔很小,如果用大机器人的话,在布局上是要把生产线之间的间隔打开,同时整个生产线面积也随之扩大。”Universal Robots公司中国区代表赵千捷说。但在生产线和厂房条件限制下,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为之做出改变。

分享到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12/n44354.shtml
本文标签: 机器人   制造业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