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中石化等央企发力地热能争抢千亿蛋糕

  • 来源:中国经营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12-22

更多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由国土资源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大力推进地热能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工作指导意见》已经编制完成,有望在随后对外公布。新能源中的冷门产业——地热能,有望在未来政策扶持下得到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地热能得到了诸多地方政府和能源巨头越来越多的青睐,除了中石化之外,中石油、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等多家央企也纷纷进军地热领域。与此同时,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区也发布了地热行业发展规划。“在明确了地热储量、行业统一发展政策公布后,预计各个地方也将出台针对地热行业的扶持政策。”国都证券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向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石化地热商业化推进

11月底,中石化旗下的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雄县地热供暖CDM项目注册工作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该项目预计年减排CERs(二氧化碳当量)7.57万吨,这是全球首个地热供暖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这说明中石化的地热项目商业化进程上更进一步,对我国地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向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碳交易行业的基本情况来看,7.57万吨的减排量,每年可获得3000万元左右的经济收益。

据了解,雄县的地热供暖已经是中石化第二个CDM项目。在今年3月8日,中石化咸阳地热项目在联合国成功注册了全球第一个地热供暖CDM项目。而在咸阳、雄县CDM项目的基础上,中石化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动山东等地区地热新项目的CDM申报工作,加快推动地热产业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应用。

在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看来,目前中国对于综合开发地热资源的项目尚不多见,但是中石化地热CDM项目的成功,也为地热行业带来巨大机遇,其综合利用的模式有望进一步推广开来,地热行业所蕴藏的巨大市场容量有望得到释放。

资料显示,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由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与冰岛恩莱克斯公司合资组建,共同开发中国的地热资源。公司注册资本为9900万美元,中冰双方各占股份51%和49%。2011年8月,中冰双方按各自持股比例为绿源地热增资5000万美元。“冰岛的地热开发处于全世界领先水平,掌握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技术,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和冰岛进行合作,互利共赢。”中石化一位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热能在冰岛的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例过半,其约1/3电力来自地热发电站,中石化希望能够利用“他山之石”,发展中国的地热能产业。

中石化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底,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常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一大公司,在地热供暖、地热水产业化利用等方面形成成熟的配套技术,已实现地热供暖面积600万平方米,占全国常规地热资源供暖面积近1/5,可年节约标煤3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6万吨,相当于年植树200多万棵。

千亿市场蛋糕待切分

中国国土资源部近期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3000米至10000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是中国目前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万倍。地热能是通过地核散发的热量,地核温度大约为4000℃。从地表以下平均每下降100米,温度就升高3 ℃。如果不加以利用,热能将从地表辐射出去并消失在太空中。地热可应用于取暖制冷、温泉沐浴、医疗保健、观光旅游、发电等领域。

“地热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占据一席之地。我国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可利用率较高,商业化潜力巨大,未来有望成为页岩气、天然气的重要能源‘备胎’。” 沈宏文表示,20年前,世界地热能的利用曾经在可再生能源电力中居于首位,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迅速增长,地热发电已退居次位。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12/n44404.shtml
本文标签: 地热能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