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快”更要“走得好”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与世界经济接轨,开拓国际市场,与国外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同台竞技,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选择。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有专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低迷期,海外不少优质企业市场价值明显降低,许多国家为推动经济复苏在积极引进外商投资,中国企业“走出去”动力十足,步伐仍会继续加快。
从投资增速看,2002~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增幅高达44.6%,呈现加速发展之势。
然而,“走得快”不意味着“走得好”。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也呛过水、受过挫,留下很多经验教训。中海油在2005年拟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因遭遇美国国会反对而折戟失利。7年后,中海油再举收购加拿大尼克森,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表现得更加成熟、审慎、稳妥。
跨国并购是一种复杂的商业活动,风险高,过程繁复,程序严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型国际化并购已成常态,失败固然正常,“吃一堑、长一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显得殊为可贵。在海外并购中熟练运用国际规则,加大对跨国并购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和水平。此外,在“走出去”中如何转变观念,树立符合国际规则的、具有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并购理念,尤其关键。
当年中铝195亿美元入股力拓失利,中铝董事长熊维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剖析、总结中铝海外并购的得与失。他强调,现在的并购一定要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格局,并购方,甚至和联合方都要形成这样一种互补,只想单方面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样并购是很难完成的。
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一流跨国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始终把发挥好优秀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价值理念。
在“走出去”所到达的国家地区,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为当地社区发展服务,保护环境和资源。不少中资企业通过能源资源开发,与资源国一起提高资源附加值;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帮助东道国建设交通网线、通讯设施,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与东道国一起建设学校、医院等,发展文化事业。
熊维平以中铝秘鲁项目举例,正式开工建设前,中铝投资近5100万美元,把当地配套社区建好,解决了当地人七八十年没有喝到干净水的问题,下游河流的排污问题也一并得到治理,这个项目在秘鲁顺利地取得环评,并赢得了当地政府、老百姓和舆论的认同。
正如中海油并购尼克森只能说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走好并购后的资源整合、文化融合、管理协调之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考验。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走得好而快,还需仰赖国家法律、政策层面的多方助力,如中国政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对话机制建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制度,减少行政审批的范围和环节;进一步健全“走出去”的体系,积极发展与对外投资相关的各类中介组织;保障中方海外投资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等。
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及国家法律、政策层面的强有力扶持,中国企业苦练内功,强体健能,视野高远,方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并购大潮中,抢占先机,乘势而上,一展身手。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