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3D打印:传统制造业变革开端(2)

  • 来源:21世纪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2-12-25

更多

在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看来,3D打印实际上诞生已经近30年,最近之所以骤然变“热”,除了媒体的炒作之外,也与美国特别是奥巴马政府的重视有关。

今年3月9日,奥巴马宣布了重振美国制造业计划,准备在美国成立一个制造创新的网络。该网络主要由15个制造创新的研究院组成,每一个研究院主要致力于具有广阔应用价值的前沿新技术的研发、示范、人才培训等工作,并将这些新技术推向制造业实现应用,以提供就业机会,提升美国在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和领导地位。

当日,奥巴马就责成美国国防部等五个联邦部门选择一种技术,先期成立了一个研究所,约在4月17日便选择了第一个技术——3D打印,后于8月16日成立了国家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这是创新网络的第一个研究院,该研究院得到政府投资3000万美元,企业投资4500万美元,主要由联邦政府负责管理和组建,是一个产学研结合的机构。“这就是增材制造3D打印从5月份开始热起来的重要原因。”王华明表示。

不过,清华大学教授颜永年并不完全赞成这种观点。他认为,3D打印之所以“升温”,主因在于桌面级机器相应技术日渐成熟,其免维修性和可维护性不断提升且售价大幅下降,从而使其步入普及阶段。“达到像家庭的打印机、复印机这种量级了,自然就热起来了。”颜称。

无论怎样,3D打印确实已经火爆起来。就连著名科技杂志《连线》原主编安德森都坐不住了,毅然选择下海经商创立3D Robotics公司,从事与3D打印有关的业务。不仅如此,与3D打印概念相关的大族激光、中航重机等国内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曾出现一波大涨。

市场前景与发展瓶颈并存

3D打印在工业品制造领域大显身手的同时,在医学领域亦有广泛应用空间。颜永年表示,3D打印可以用于生命体的制造,以完成医学所需要的各种器件和器官,可称之为“细胞3D打印”。

对此,王安琪称,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头等人工假体,较之传统工艺有两大优势:“第一,它可以非常真实的根据病人的CT数据把骨头重建出来,其细微结构可以完全模仿骨骼的结构。第二,它可以通过细胞在材料表面附着机理的研究进行细胞表面工程化,从而控制表面空隙率、空隙流向、结构等等。”

此外,与会人士对桌面级3D打印技术的市场前景极为乐观。颜永年表示,“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时,当前全世界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在此环境下,由于数字成型技术、数字建模技术普及,用3D打印做一些概念模型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或者动漫艺术品、装饰品、首饰品,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有前景也有隐忧。除了相关技术亟待突破并不断成熟之外,材料供给成为最大的瓶颈。由于3D打印技术目前总体并不成熟,产业规模并不大,所以国内生产3D打印材料的企业极少,很多金属材料更是依赖进口。而在材料性能、数据积累上,全世界都属于非常匮乏的状态,且有关数据积累也大多集中在钛合金等贵金属材料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3D打印的成本,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

对于材料掣肘,连宁似乎深有体会:“未来的发展重点就是要在应用材料上有比较大的突破,比如说能不能做出生物薄膜材料,这样的话,3D打印机应用前景更加宽广一些。”

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

《经济学人》杂志则认为,3D打印技术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的重要标志。到底什么才是推动工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连宁表示,3D打印技术不可能对现代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作用,但是3D打印技术一定会和互联网一样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任何一个角落,也就是说它会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它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对此,颜永年则从学术融合的角度指出,“不是单纯一个技术就能构成第三次工业革命,它必然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所以,3D打印技术在这里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没有一个融合的过程,它的作用也发挥不了。”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2-12/n44439.shtml
本文标签: 3D打印   工业革命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