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能源装备硕果丰--盘点2012年能源装备业(2)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1-06

更多

点评:

近年来,伴随我国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技术装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质量一致性差、产品可靠性低等已成为严重制约能源高效、安全发展的问题,能源技术装备产品试验、检测等环节的工作亟需完善。同时,能源技术革新带来的能源新技术、新装备快速涌现,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已不能完全满足能源技术装备发展的需要。

国家能源局此次发文,标志着我国将加快国家能源技术装备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修订、整合和完善,适时制定新的行业标准,形成统一、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技术装备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先进性,充分发挥标准的引导作用。建立“国家能源技术装备评定中心”、建立“国家能源技术装备指导目录”发布机制等新设想,对推动我国能源装备的质量提升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4 国产世界最大矿用挖掘机用的是 “中国心”

6月5日,规格最大、技术性能最先进、生产能力最高,创下最大矿用挖掘机世界新纪录的我国75立方米特大型交流传动矿用挖掘机在太原下线,而为这台“巨无霸”挖掘机提供核心动力的是中国北车永济电机公司自主研制的8台“中国心”。这台矿用挖掘机因核心部件采用中国北车国产化的电机,使得我国的大型露天矿用挖掘机生产制造水平一下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这台由中国北车永济电机提供动力的矿用挖掘机,最大优势在于其高速的生产效率:一斗可以挖掘重达135吨的物料,可将60吨的敞车装2个多车皮;如果与同规格的自移式破碎站配套采煤,每小时的采矿能力可达12000吨。这意味着其一个月的煤炭开采量可达到500万吨,相当于一座大型煤矿一年的产量。

11月27日,国内首台190吨交流电传动矿用自卸车在中国北车二七装备公司成功下线。该款EQ190AC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最核心的交流电传动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点评:

近年来,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大型煤炭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制造技术与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开采装备技术的一些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煤炭装备制造能力总体水平低、生产集中度低、部分大型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依然突出。此外,产品技术标准水平低,有些标准多年无修订,已不能适应现有产品发展需要;产品设计理论和手段落后,产品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产品制造工艺、检测实验手段、加工设备落后;产品可靠性和加工制造工艺研究不够。

从世界煤机企业的发展历程看,企业规模大型化、系统装备成套化、产品结构多元化、售前售后服务全程化、市场竞争国际化是煤机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之路。目前煤机已经从普采设备发展到综采设备阶段,更加需要综采设备中各个设备的相互配合,因此提供成套设备与服务是必然之选。

5 铅蓄电池门槛提高储能装备渐热

《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准入条件》从企业布局、生产能力、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工艺与装备、环境保护、节能与回收利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与此同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出台,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这对动力电池需求产生了巨大的拉动效应。

此外,随着分布式能源并网的发展,建立储能设施的需求也愈发显现。

点评:

无论是铅酸电池也好,锂电池也罢,都表明一个事实,储备装备越来越受到重视。

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比如用户侧基于峰谷价差的储能应用、新能源接入侧的储能应用、用于电网调峰调频能力改善的储能应用、分散式中小规模的储能应用、移动式应用等。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逐步深入,将极大推动相关储能设备的发展。

储能系统涉及众多非常规设备,例如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中高膨胀比的透平机械等,都是对我国现有机械设计制造产业的技术挑战。目前我国储能产业的整体产业链没有形成,国内精密材料、高端前沿材料的加工工艺跟美国、日本差距很大,商用产品的开发技术也是短板。

当前储能技术路径比较多,搞钒电池的说钒电池如何如何好,搞压缩空气的说压缩空气如何如何好。整个储能产业没有一个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业内应该考虑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具体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共识来推动储能技术和储能装备的全面发展。

6 国产涡轮高温叶片研发成功

燃气轮机是现代制造业的“动力之源”,其中的涡轮高温叶片则是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之一。9月,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高温合金叶片制造技术研究”在上海大学通过专家验收,这也标志着该领域的国产技术已接近国际最高水平。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1/n44684.shtml
本文标签: 能源   装备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