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能源装备硕果丰--盘点2012年能源装备业(3)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1-06

更多

据专家介绍,涡轮高温叶片是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在高温、高速、高应力和高腐蚀的环境下工作,其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对组织性能和加工质量要求极高,国外对此项技术严格保密,严重制约我国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上海市科委设立重大研究专项课题,针对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F级256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涡轮高温叶片开展技术研究和攻关,由上海大学和其它几家单位共同承担。

点评:

燃气轮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制造的机械装备,又称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大型客机、特种船舶和民用发电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之一。现代燃气轮机的热效率已达到42%以上,是目前最高效的动力设备之一。

由于国外对这项技术的严格封锁,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厂的燃气轮机都是整机从国外购买,这些设备价格不菲,一台就需要花费十几亿元,而维修设备更是源源不断地巨资投入。

实际上,我国的燃气轮机制造业起步并不晚,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各汽轮机厂都曾研制生产过燃气轮机。但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天然气供应不足,燃气轮机研制逐步失去市场。30年的断层让我国燃气轮机技术错过了国外高速发展的时期,迅速与国际水平拉大了差距。近10年来,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燃气轮机才重新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此次研发成功,宣告了我国在燃气轮机制造领域的回归。

7 “中国制造”首次进入核电蒸汽发生器“心脏”

9月25日,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使用由宝钢集团制造的国产核电690U形管,在中国防城港核电1号机组1号蒸汽发生器上成功实现穿管。这是核电690U形管国产化以来在中国核电机组上的首次安装应用。

“穿管”是核电蒸汽发生器制造的关键工艺。现场参加穿管仪式的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王计说,核电蒸汽发生器用690U形管是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使用的关键特殊材料,随着国家新一轮核电产业的发展,东方电气对其的需求不断加大。

2007年6月,宝钢与江苏银环和中广核集团共同出资并控股,兴建了国内第一条核电蒸汽发生器用690U形管专业生产线。随着宝钢690U形管实现全面投产,使中国成为继法国、日本、瑞典之后,全球第四个能够制造该产品的国家。

点评:

从完全依赖进口,到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依托核电自主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具备整套核电设备制造能力。

从进口的大亚湾核电站,到国内企业参与建设的岭澳一期,再到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都实现了自主化的岭澳二期,同处大亚湾基地的三座核电站,实现了在核电自主化上的“三级跳”。而核电自主技术的广泛应用也锻造出一支装备制造的“生力军”。为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我国企业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实现了成套设备的批量化生产。

目前,我国已成为继法国、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整套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国家。具备每年8套核电主设备制造能力,硬件规模世界第一。

2012年,核电重启话题备受业界关注。随着核电的回暖,必将推动我国的核电装备自主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8 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

11月,首套国产20兆瓦级电驱压缩机组在西气东输二线高陵增压站顺利完成72小时连续运行,验证了成套压缩机机组连续运转的可靠性,标志着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20兆瓦级电驱压缩机组在西气东输二线高陵站的成功投运同时创造了我国首台大功率超高转速电动机、25MVA高压变频调速装置、大型高速直连变频电驱压缩机组、首个全国产化电驱压气站等多项第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说:“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对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拓未来市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我国石油工业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兆瓦级国产电驱压缩机组的成功投运,是中国石油的福音,也是相关厂家发展的良机!”

点评:

大型长输管线电驱压缩机组,是天然气输气管道动力供给场站用于压缩和输送天然气的关键核心设备,是整个供给场站的“心脏”,也是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领域突破重点之一,被业界喻为天然气工业领域的“两弹一星”。一直以来,全世界也只有美国GE、英国罗罗、德国西门子三家企业能够设计、制造和总成。20兆瓦电驱机组研制成功表明我国完全有能力为输气管线增压站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压缩机,树立了长输管线压缩机组国产化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加上此前成功研制的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和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三大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次成功再次印证了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依托重大工程实现能源装备的国产化。站在国家的立场,站在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用户对于国产重大装备给予坚定不移的支持,也被认为是此次设备研制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于其他能源装备的国产化或许会有借鉴意义。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1/n44684.shtml
本文标签: 能源   装备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