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能源装备硕果丰--盘点2012年能源装备业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1-06

更多

编者按

转眼,又到年终岁尾。2012年,能源科技装备领域喜讯频传,成果颇丰。能源装备制造业站在了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到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走向高技术、高品质和高附加值已成为业内共识。

围绕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主线,一年来,在电力装备、煤机装备、油气装备、新能源装备等领域,涌现出诸多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除了在以往的“重”、“大”、“长”、“厚”等方面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外,中国装备制造业也努力尝试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制领域打破国外垄断。

一年来,我们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了我国装备业点滴进步的喜悦,也引发了对瓶颈和困境的思索,并尝试对行业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本期将为您梳理能源装备行业2012年的重大事件与得失,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前行的力量。

1 政策频出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业

2012年1月,《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路线图》公布。与此同时,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2012年版《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该《目录》共包含19个重大技术装备领域、260项装备项目,19个重大技术装备领域中与能源相关的占据了10个。5月,《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端装备的发展方向,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点评:

2012年可谓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政策规划出台最密集的一年。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将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升级提供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务院在2006年出台振兴装备制造业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内装备制造业在“重”、“大”、“长”、“厚”等方面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在诸多能源装备领域也都具备了相当高的制造能力,如,世界最大功率3000千瓦电牵引采煤机、 年产1200万吨综采成套刮板输送装备等填补了煤机装备的国内空白;特高压装备世界领先;长输管道关键设备相继打破国外垄断。但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我国在高端成套专用控制系统等方面能力较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可以比肩GE、ABB等国际巨头的大型能源装备企业。这些都需要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之不懈努力。

2012年,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及技术创新平台“四位一体”的国家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得以明确和初步建立,为我国能源装备在未来一个时期,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正如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所指出,我国将进一步推进能源装备技术进步,依托重大技术装备工程,加强技术攻关,完善综合配套,建立健全能源装备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提高重大能源装备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

2 “981”南海开钻海工装备迈上新征程

5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并拥有六项“世界首次”先进技术的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东部深水海域成功开钻,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

与此同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产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8月,工信部发布了《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2012年)》。《指南》围绕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储运和服务四大环节,选择了部分亟需突破的海洋工程装备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形成了18个2012年海洋工程装备研发的重点方向。

点评:

作为中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超大型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的纪录。如首次采用200年一遇的风浪参数加上南海内波作为设计条件,大大提高了平台抵御灾害能力;首次突破半潜式钻井平台可变载荷9000吨,为世界半潜式平台之最,大大提高了远海作业能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海洋石油981平台已经成功开钻,但981平台的一些核心装备依靠进口,虽然详细设计是中船集团708所做的,但是前期基本设计仍是国外所做。

由此,必须清醒的意识到,我国的海工装备产业发展仍处于幼稚期,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配套能力严重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服务业发展滞后。要想实现海工装备国产化率2015年达到30%的目标,仍需再接再厉。

3 国家能源局发文加强能源装备质量管理

5月,国家能源局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能源技术装备质量管理工作。国家能源局要求完善能源技术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引导和规范,提高能源技术装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制造工艺水平,保证材料质量。同时,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监管制度。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1/n44684.shtml
本文标签: 能源   装备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