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3D打印美国制造占3/4 中国工业体系受冲击(7)

  • 来源:《财经》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1-08

更多

而国内甚至连特殊的研究材料都难以获得,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涛介绍,由于研究所需的材料用量很少,研发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国内厂家根本不愿为这样的小众需求试制特殊的材料。

如果购买国外厂家生产的原材料,也会遭遇“阻击”。比如,生产3D打印原材料的德国德固赛公司,与美国、德国的客户签署了联合开发协议,协议要求其大部分原材料卖给合作方,只有20%的份额公开销售,且这部分材料在性能上相对较差。因此,中国国内很难买到新型且上佳的原材料。

安信证券行业分析师胡又文说,中国在材料供应和模型软件供应环节,目前还没有专业公司进入,所以即便“三校一企”精于3D技术本身的研发,产业链上下游亦难以跟进。

同样,3D打印设备集成了多个精密组件,其产业化发展需要较强的工业基础支撑。中国在机电和数控等传统领域一直缺少核心技术,以致国产3D打印设备的一些核心组件,如精密激光器、光学系统、精密导轨和电机等均需从国外采购。

“国内做3D打印设备的厂商没有资金做全产业链的研发。”冯涛说,“而国外这个行业都已经并购好几轮了,通过资本的手段给企业增加资金,扩充研发实力。”

美国明显加大了对3D打印技术研发的组织力度,以确立高端制造业的霸主地位。2010年,爱迪生焊接研究所牵头成立增材制造联盟,很快就吸收到30余家成员,这一联盟将促进制造商和供应商与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对接。

欧盟在诺丁汉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埃克斯特大学等建立了多个3D打印中心,设置基金予以支持。这些联合体有助于解决3D打印领域存在的高端共性问题,并能使新技术顺利产业化。

鉴于欧美的成功经验,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建立了一个工业设计联盟,试图整合包括研究机构、服务商、设备供应商、设备代理商、服务提供者在内的资源。在联盟下可以让更多的技术得到普及。不过,这个联盟目前的作用更多是为了产品推广。“国内多数的技术攻关是针对产品级的,而不是针对产业的共性技术,由于产品恰恰在联盟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因此联盟中利益共享、风险承担的机制也尚未形成。”冯飞指出。

作为全国工业的主管部门,工信部联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在2012年9月开展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专题研究,初步判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不可能完全替代既有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但它为后发国家成功实现“赶超”打开了一扇“机会窗口”。

颜永年也判断,距离3D打印的广泛应用可能还要十年,现在重视完全来得及。

为此,工信部准备组织研究制定3D打印技术路线图、中长期发展战略,推动完善3D打印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而且会研究制定支持3D打印产业发展的专项财税政策。

问题在于,中国原有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否能帮助我们抓住这个“机会窗口”。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1/n44732.shtml
本文标签: 3D打印   数字化制造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