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2)

  •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1-08

更多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将发生深刻改变,工业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趋势明显,瞄准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重塑竞争优势;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上升,横向同质产品的低成本竞争日益激烈,纵向同类产品的高技术竞争成为焦点。我国产业的发展不仅受到欧美市场萎缩,以及工业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绿色壁垒等贸易保护措施的“高端卡位”,也面临着新兴经济体更低成本竞争优势所形成的“低端挤压”,产业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此,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转变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提高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度,加大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的转移,才能使我国产业实现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才能真正使我国部分产业在全球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取得新成就

(一)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企业主体作用更加显现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企业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截止到2012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达13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30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达887家,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龙头企业的研发能力得到逐步加强,研究条件、资金投入、人才储备等方面都有了巨大提高。企业为提高产品竞争力、保持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加关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通过自主研究开发和产学研合作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一五”末期,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1%左右,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已占国内申请总量的53%。

(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

近十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和科技计划的支持下,通过技术创新,攻克了一大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部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证了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国际领先,如大容量电炉生产高品质工业硅节能关键技术、电解锰电解后序工段连续抛沥逆洗及自控技术、低品位难选矿综合选别与利用技术、新一代TMCP(控轧控冷)技术、高性能硅钢技术、大型节能环保稀土电解槽及工业制备技术等。近两年来,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突破了高性能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网络应用中间件技术、新一代搜索引擎技术、办公软件技术、新型智能移动终端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MOSFET功率器件技术、IGBT芯片及模块技术、全数字化高速高精运动控制技术、高速切削技术等关键技术,有效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有效支撑产业技术进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只能是提升价值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提高质量和效益来赢得更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是体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平台,是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集中展示,近十年来我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大型预焙铝电解槽技术的突破和系列化应用取得巨大成功,使我国电解铝工业单位能耗大幅下降,减少污染物排放70%以上,而自适应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和智能模糊控制技术的开发应用使吨铝节电在100千瓦时左右。装备制造业中关键共性技术在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先进的新型、高效、优质、高精度成形技术如感应电炉双联熔炼技术、少无切削锻压工艺、粉末冶金技术等在生产中大量采用,提升了装备的性能水平、加工效率和附加值。TD-LTE作为我国主导的第四代通信标准,已正式成为4G国际标准,TD-LTE六城市规模技术试验已实现了预定目标,扩大规模试验已经启动,并赢得了全球广泛的产业链支持。我国TD-LTE的系统、终端、芯片、仪表的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建立,我国芯片企业掌握了TD-LTE通信系统及终端芯片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设计方法,对于提升我国芯片企业在未来国际4G时代的技术和市场地位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1/n44749.shtml
本文标签: 共性技术   转型升级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