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目前我国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一是创新能力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核心关键技术缺乏,对外依存度较高。二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迫切性和意识不强,研发投入十分有限,且重点用于产品开发,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也难以顾及。三是对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不足。近些年来,国家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引导性投入不够,企业的投入积极性也不高,进而也影响了关键共性技术的持续创新。
三、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继续抓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落实
《“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提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作的战略、思路、目标和任务,对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战略性基础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开发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和凝聚社会资源,加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力度。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利用已有相关计划和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支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应用。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国家和地方应加大投入力度,组织实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支撑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
(二)推动多元化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体系的建设
加快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平台建设,完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组织机制,建立和完善关键共性技术的共享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支持建立产业技术联盟,进一步完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环境条件。发挥已有科研机构、国家工程中心的作用,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成果扩散。推动科研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依托其先进的生产与检测手段,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促进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的经验,充分调动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加强产学研合作,制定相应的鼓励支持政策。
(三)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
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需要长期的、雄厚的技术积淀为基础,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因此,在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重点实验室建设、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产学研推进等工作中,加大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工作的经费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中央与地方的紧密配合,发挥地方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政策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和服务能力。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以协会为平台,组织行业内企业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
(四)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应用
关键共性技术是工业发展的有效支撑,实现其在重点领域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推广应用,将为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效推动产业关键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围绕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成果,加强在相关行业领域的推广应用,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推广方面的作用,推进在全行业的广泛应用,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五)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进一步落实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等政策,调动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促进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的经验,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新政策和新手段。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