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以高为“美” 中国产业亟待重塑竞争新优势(2)

  • 来源:中国工业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1-08

更多

“我们对于中国客户的需求更加了解,我们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但当我们走向海外市场的时候,你的优势就变成了弱势。”贺东东说,对此,三一的对策是,在海外设立研发基地和制造工厂,研发和制造符合当地水平的产品。

闯过了产品和服务这一关,接下来便是被公认为最难的“文化融合”,三一和济二机在这方面都深有体会。

赵晋荣向记者讲述了企业两条冲压生产线在美国和印度安装过程中的不同“遭遇”。

在美国,工会的力量非常强大,它要求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必须由其指定的公司来做,中方企业只能动嘴、不能动手。“有一次,几个中方的工程师看到美方铺设电缆的速度非常慢,就在他们下班之后帮忙铺了一些,结果第二天工会知道后,大发雷霆,要求拆掉并重新铺设,这在国内几乎是不敢想象的。”

与美国人的“教条”不同,印度人做事非常认真,但工作效率不高,使得生产线安装工期需要很长时间,而中方企业也必须融入这种“慢”文化。

三一在印度也同样遇到了文化理念上的冲击。

“印度工人的工作是分等级的,以工程设备维修为例,共需要工程师、技工和帮工三个人,其中,工程师不动手、只动脑筋,技工负责维修、换零件,而帮工负责搬运、清洁。”贺东东说,如果这个工程师做了上面的全部工作,他就会感觉很“受伤”,而中国企业必须学会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

在贺东东看来,要应对上述一系列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挑战,惟一的对策就是全球本地化。“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服务,只有真正扎根全球市场,提供本地化的产品,拥有本地化的团队,融入本地化的文化,同时承担相应的本地化社会责任,你的国际化方可获得成功。”

赵晋荣则建议,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首先要具有内在动力,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其次要在竞争中学习、积累先进的管理、技术、理念和市场运作技巧,而这方面国际同行和用户无疑是最好的老师。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1/n44750.shtml
本文标签: 立体工业化   产业重塑   本地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