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支持性产业政策促日本机床铸造业健康发展

  • 来源:中国工业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1-16

更多

日本机床铸造行业约起源于19世纪末期。二战之后,日本机床业与美国(和欧洲)在制造技术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1956年,日本政府通过了“特别措施法案”来促进本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该法案通过在资本借贷程序上设定优先权、规范进口许可以及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创造出一个在国际上极具竞争力的机床铸造业。

此外,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部(MITI)还通过对进口机床设定配额和关税来保护国内产业。

基于对美国、日本和德国机床制造业的比较研究,有学者提出,“日本使用产业政策来修正市场缺陷,并支持推行长期战略的企业,最终成功实现发展目标”。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支持性产业政策所创造的适宜的外部环境对日本机床铸造业的崛起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下面具体分析外部相关环境政策变化对日本企业绩效的影响。

外部政策相关性

日本机床制造业的外部环境宽松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企业对工业机床产品的采购决策是基于对市场环境的预测而作出的。日本政府的规划刺激了多类制造企业的额外资本投入,加大了对机床的需求。政府影响需求的干预通常对减少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积极作用。

日本机床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20世纪60年代,日本机床制造业由许多小型的家庭自营企业组成,因此很难避免研发上的重复建设或难以实现节约的稀缺资源。为扭转这一局面,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鼓励通过并购以及产品标准化来整合规范该行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采取了一项简单的规则:鼓励企业放弃那些销售量20%以下或者国内市场份额低于5%的生产线。与美国和德国的机床制造业相比,日本机床制造业的特点是以少数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日本机床制造工业中的技术变革与企业绩效负相关。向数控机床发展是机床制造业一次主要的技术变革。技术变革也引发了企业转移大量资源以适应变革。1987年,日本全行业平均研发支出占净销售额的2.5%,而机床制造业的研发支出占比为3.1%。技术变革引起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因为技术先进的企业试图取代技术落后的企业,从而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加剧。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1/n44926.shtml
本文标签: 产业政策   机床   铸造业   发展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