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接近梦想。从柳城到金华到上海到北京;从技术员骨干到专利拥有者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拥有者;从开始研究静压导轨技术,涉足高精度数控机床领域,到研发出世界先进的数控外圆磨床,到研制出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的曲轴、凸轮轴随动磨削机床,使我国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取得关键突破。
不一样的“863”项目入选者
过去,国家“863”计划都是从教授、博士中挑选人才、授予项目。潘旭华有幸成为国家“863”计划打破常规、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的特例。
比如,分量颇重的“定点指南”,以往只下给一个单位,而那次,破天荒地下给了一个普通人!特批文件下达的过程,前后不到半年时间;而别的“863”项目,从问题提出、论证、答辩,到审批立项,最起码要两年时间。
这源于他的实力。
上海机床检测中心和国家机床检测中心的两份检测报告,记录了潘旭华发明的液体静压导轨无法让人平静的测试结果。
看到那一组国际领先的关键测试数据,时任高新技术产业化司司长冯记春、副司长戴国强当即决定,会一会这位“奇才”。因为数据表明,当时的潘旭华已经解决了磨床加工精度的基础问题,而这是国内尚未被攻破的难关。
在冯记春的办公室,冯记春、戴国强第一次与潘旭华闭门会谈了45分钟。
“为什么是在你们"杨柳镇"做出了世界领先的技术设备?”戴国强脱口而出。由于对这个在机床行业从未听说过的地名很陌生,他把“柳城镇”说成了“杨柳镇”。
潘旭华没有直接回答,他掏出了自认为能够研制成功的一系列的设备技术清单:叶片磨床、齿轮磨床、随动磨床……
戴国强说:“高精度随动磨床是机床领域最难的技术工艺之一。”
潘旭华马上说:“如果国家有需要,我就先研制随动磨削机床!”
一直在一旁认真听着的冯记春当即表态:“10天以内,我们派专家来实地了解!”
一个中专生只用3年时间就搞定了高校和国企科研人员在大型实验室几十年都没研发出来的机床工艺?有的专家根本不信,他们的表示是拒绝。
第三批专家来了。“思路开阔、方法独到,他能做出世界领先水平的机床!”看完潘旭华研发的东西,专家组组长、北京第二机床厂总工程师陈耀昌这样向科技部汇报此行结果。
谁的成果好,就相信谁。在和国内多家单位的比拼中,从“相马”到“赛马”的转换中,从特批到授权的过程中,潘旭华得到了一条从未想过的“专用跑道”。
“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即使"倾家荡产",碰得"头破血流"也值。”潘旭华要把“犁耙耕上天”。
倾尽家当,“小作坊”叫板“大系统”
无疑,这就是“门外汉”冲击世界先进、10年比拼100年、“小作坊”叫板“大系统”的艰难逾越。
“经常在凌晨两三点接到他的电话,给我讲解正在攻克的技术难题和机床设计的下一步思路。”员工詹为群说,他知道老板的这些灵感并不是上天恩赐,而是来源于日思夜想。
“为什么你做得出来,别人做不出来?”这是每一个见到潘旭华的人,都要忍不住反复问的问题。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