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机器人深圳加速“上岗” 三个月收回投资(2)

  • 来源:深圳商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1-22

更多

一条生产线可以解放96个机械操作的员工,也使得产品合格率大幅提高。尽管在“机器人”这一领域发力并不久,但效果却立竿见影:2011年,该公司年度销售额为3703万,而截至去年11月,销售额已突破8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制造企业需要“量身定制”的机器人,这也为机器人生产企业带来了成本上的困惑。赵盛宇表示,未来他们的重点是,从“定制”的生产线,走向行业标准化生产线,由个例到行业市场的战略转变。在选择客户上,可以高度复制的项目将作为发展的重点。

深圳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机器人协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该协会有会员单位70多家,2012年产值156亿元,企业平均年增速为50%至60%。其中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约30家,包括机械手、自动化等生产企业。

核心机器人部件或自产

不可否认的是,和国际同行相比,深企依旧存在一定差距,具有很高知名度的骨干企业还较少。

田美生介绍说,一是在品牌方面,大部分机器人制造企业尚未形成产业链条,品牌知名度低;二是研发团队,尚未建立成熟完善的机器人集成应用开发团队;三是产品的可靠性、精确度性能有待进一步验证;四是尚未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及网络。

在国内,深圳也并非最早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但由于高科技基础好、产业基础广阔,深圳工业机器人产业化速度明显更快。业内人士分析,深圳的技术优势、创新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这一产业的发展将对深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也会对珠三角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田美生表示,经过7年自主研发,目前公司已掌握了多个机器人核心部件,若性能满足产品需求,将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卖点所在,此外作为本土民营企业,具备较快的决策模式和响应速度,实现本土化的服务和对接,也是本土企业的优势。“我们不畏惧参与国际竞争”他表示,未来公司产品系列将向高端细分化市场方向发展,实现核心机器人部件将自产,并成为集成方案提供商。

有助改变深圳人口结构

有人提出,机器人的“上岗”,就意味着原有劳动力的“下岗”,这或许存在一定的道德问题。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对于以深圳制造企业为代表的珠三角企业而言,招工难和工人流动率高正成为普遍问题,机器人的上岗弥补了这一空缺;另一方面,如今的新进员工期望更优厚的薪酬以及更优越的环境,比起前辈来说,他们希望更多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默默忍受。

“目前机器人所取代的,多半是简单而繁重的工作,对于作业员来说是一件十分枯燥的重复性工作,交给机器人,才能释放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归属感。”郑世兴认为。如今年轻劳动力和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大量“90后”、“00后”的年轻人开始考虑新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他们会想到更多的办法服务社会,短期来看,大部分企业不能实现完全自动化,仍需要人与机器人配合。

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发展经济研究会理事长曲建教授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特区经历30年的发展,角色定位正在发生转变,从国内最早承接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迅速转变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由一个产业“承接地”,逐渐转变为“转出地”,这一趋势不可逆转。

业内专家指出,机器人的“上岗”取代人工,从长期看的确是改变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提升深圳制造竞争力的最重要一步。届时,大规模的民工潮、返乡潮可能变成小规模,火车票也不再一票难求,中国制造不会再和血汗工厂联系在一起,而是变成高科技、绿色生产的典范。

相关链接

工业机器人其实不像人

工业环境下的机器人,并非指机器人的外形与人类似,和科幻中的拟人机器人有着巨大差别,是根据专业功能需要设计出来的机器人。

《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对“工业机器人”有专门的阐述: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术,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在工业生产中,工业机器人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完成一些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并不长。1954年,美国的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制造出第一台样机。1959年,第一台真正意义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工业机器人在日本率先进入产业化阶段。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1/n45104.shtml
本文标签: 机器人   富士康   比亚迪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