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黄群慧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有总量大小问题,还存在多层次交织、多因素匹配的结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经济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结构是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又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在跨越式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驱动下,在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我国经济也存在不可持续、经济结构不协调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十八大提出要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十二五”规划确定要在2015年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加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作为今年的经济工作要求。为实现上述目标,当前应该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突破口,通过战略转型,以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制造业是国家长期发展的关键
黄群慧说,在众多结构性问题中,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结构性问题。需求结构方面主要表现为内需不足、消费不振的结构失衡问题;产业结构方面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结构的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所谓“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的问题,具体行业结构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比例不高问题;在区域结构方面,主要表现为城镇化发展滞后、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城乡和区域之间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问题。
针对这三方面的重大结构问题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能互为前提,需要协调整体推进。但从操作角度看,需要找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为我国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指明了突破口,产业结构优化就成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要求,这意味着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协调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体思路。
黄群慧认为,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协调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当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任务:
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十八大报告中不仅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还明确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告诉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这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尤其重要。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要内容,国外一份最新研究表明,在过去60多年间,由工业产品的复杂性所反映的一国制造业能力是所有预测性经济指标中能够最好地解释国家长期增长前景的指标,国家间的制造业能力差异能够解释国家间收入差异的至少70%。这种从能力视角解释制造业经济功能的发现意味着,虽然制造业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制造业本身所蕴含的生产能力和知识积累却是关系一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因此,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该部门直接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更体现在它对于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作用。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