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船王张志熔裸退背后:熔盛三剑客分道扬镳(4)

  •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1-25

更多

相比于港华船业,熔盛重工稍显幸运,因为有陈强。“陈强人倒是很能干,但不会因为他很能干,就把所有问题都给掩盖了。”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高新工程处副处长付春红给了陈强很高的评价。

张志熔离去,被认为是熔盛重工回归产业理性的重要标志。但此时的熔盛重工已是危机四伏,理想主义者陈强亦迎来重重挑战。

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在2012年上半年净利大跌82%,全靠6.7亿元的政府补贴才保住盈利不致亏本。有分析者认为,真正让熔盛重工头疼的是25年来最严重的航运低迷导致的船舶供应过剩,而造成供应过量的罪魁祸首,正是熔盛重工自己。“在早些年张志熔和熔盛重工风光的时候,就有无数警告的声音称其将摧毁自己并拖累整个造船业,现在来看,该公司正在吞下苦果。”一位证券公司分析师称。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产生过剩的失控局面下,熔盛重工不得不采取收缩战略。来自中国船舶工业协会2012年对全行业的统计资料显示,尽管2011年熔盛重工的新接订单量是全国第一,但造船完工量却是全国第五名,前四位分别是上海外高桥造船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和扬子江船业(控股)有限公司。

尽管陈强是造船科班出身,也在国企船厂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但业界认为,短期内,陈强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此外,陈强还需要面对张志熔隐退可能带来的人心离散。

去资本化

有知情人士称,目前仍是公司最大个人股东的张志熔接下来很可能在危难关口抛售熔盛重工。本刊记者发现,2010年11月熔盛重工上市时,掌门人张志熔通过好利企业、WealthConsult两家公司共计持有熔盛重工53.75%的股份,但到2012年4月6日,占股比例已降低至47.75%。而陈强则消化了张志熔减持的6%股权,持有熔盛重工的股权也因此增加到了9.66%。

张志熔逐步缩减自己在熔盛重工的持股比例,而陈强则在提升持股份额。据公开资料披露,陈强和张志熔的股份变动时间非常接近。陈强以往持有近3%的熔盛重工股份,已在众多董事中鹤立鸡群,目前近10%的股份,进一步确立了自己在熔盛重工的地位。目前,该公司其余6位董事持股分别在0.14%~0.26%之间。

“这也符合其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如果张志熔辞去熔盛重工所有职务不是为其减持股权铺垫,那就是说张志熔并不想退出熔盛重工,那在不久的将来,张志熔与陈强之间是否会上演‘国美黄陈之争’、雷士照明同样的案例?”也有分析人士这样抛给了陈强一个新问题。

2013年1月16日,有最新消息称,熔盛重工拟引入私募股权基金,大股东及创始人张志熔的股份将被摊薄。接近熔盛重工的人士表示,熔盛重工一直在寻找战略投资者,近期将会公布结果。而陈强是否会继续增持,留下悬念。一位行业分析师解释,引入战略投资者也不失为一上策,在熔盛重工缺钱又难以借到钱之时,引入私募是相对有效与快捷的办法。

一名接近熔盛重工的人士指出,管理层此前就入局事宜接触PE,不过由于“盘子较大”,且恐引发大股东反弹,阻力不小,入局并非易事。一名外资PE人士认为,有国美电器及雷士照明的前车之鉴,外资PE一般都不愿意“趟浑水”介入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的纷争。此外,造船业在中短期内还将处于周期底部,对PE而言缺乏吸引力。

另一名接近熔盛的人士评论说,张志熔目前处境优于当年黄光裕(国美创始人),而陈强的处境却不比陈晓(国美前主席、总裁)好很多,因此PE获得公司控股权或作管理层收购(MBO)难度都不小。

有产业分析人士认为,为避免熔盛重工再次陷入复杂的资本较量泥潭,陈强接棒后应逐渐减少一些熔盛重工的资本基因,将精力主要放在业务布局和发展上,推动熔盛重工渡过难关。

“三剑客”的能量——张志熔的资本背景和陈强在造船业的影响力,加上陈惠娟的大力配合,资本家、政府、银行为熔盛重工提供了大量资金,熔盛重工将这些资金用于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熔盛重工可以标出低于市场的价格,而且客户只需要付出低廉的首付。冯光举例说,比如市场价是100块,熔盛重工标价只有85块。本身85块就已经很具吸引力了,但事实上通过熔盛重工的融资解决方案,船东只需要出20块钱就可以拿到船。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1/n45243.shtml
本文标签: 张志熔   熔盛重工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