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钢铁工业粗钢总产量达到71654万吨。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只有中国的粗钢年产量超过了7亿吨。1949年~2012年,我国粗钢蓄积量已经累计达到71.53亿吨,在数量上超过了美国、日本和苏联在完成工业化历史进程时的粗钢蓄积量。但从目前中国钢铁业的发展现状看,笔者认为,我国钢铁行业已经出现了“亚健康”问题。钢铁行业如何立足“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解决“亚健康”问题,是业内人士亟须探讨的问题。
产能过剩导致钢铁业“亚健康”
中国粗钢年产量已经超过7亿吨,蓄积量已经超过美国,人均消费量已经超过或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水平,总产能增至10亿吨以上,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
笔者认为,产能过剩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钢铁行业的“亚健康”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盈利能力“亚健康”。2007年以来,全行业吨钢利润率持续走低。据钢铁协统计数据,2012年1月~11月份,会员钢铁企业盈亏相抵,亏损19.7亿元,预计全年盈亏持平,钢铁主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二是产能利用率“亚健康”。按2012年产量、产能计算,钢企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8%,大幅低于80%~90%的合理区间,这说明钢铁业存量固定资产低水平运行,设备开工不足,企业运行成本不降反升,形成“亚健康”循环。倘若“亚健康”状态持续,那么钢铁行业自身就要面临“病入膏肓”的风险。
我国粗钢产量增速拐点已现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已形成炼钢能力9.7亿吨。钢协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有58座新建高炉投产,形成炼铁产能8000万吨。按吨钢950千克铁水消耗计算,折合新增粗钢产能8421吨。2012年底,国内粗钢总产能估计已经超过10亿吨。按全国13.4亿人口和7.17亿吨的实际产量进行计算,人均消费量为535千克/年。
按理论界通常的看法,1973年是美国和日本完成工业化的标志年份,也是这两个国家人均粗钢消费达到峰值的年份,分别为710千克和1098千克。这一年的美、日两国人均消费量实际上达到了三个峰值:一是完成工业化粗钢累计蓄积量(分别达到71亿吨和38亿吨)的峰值;二是达到年粗钢产量峰值(日本1.193亿吨、美国1.368亿吨),这个峰值也成为了这两个国家粗钢产量的拐点;三是达到人均粗钢消费峰值。三个峰值出现后,粗钢需求进入下行通道。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美、日两国人均粗钢消费量分别为291.6千克、538.6千克,与1973年的峰值相比,分别下降了806.4千克、171.4千克。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人均粗钢消费量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历史峰值的差距已经缩小。在“十一五”的最后两年,我国粗钢增速、增量已逐渐步入减速下行通道,“十二五”前两年,减速更加明显。从2010年起,我国粗钢产量增幅已经连续3年下降,净增量从5308万吨降到3300万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粗钢产量增速由高速转向低速并且连续走低,年净增量和年增长率的拐点已经出现。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